第五百零七章 登基与劝进[第2页/共5页]
略加沉吟,吴三桂脸上暴露了对劲的笑容:“人家既然送来了厚礼,我们不能不讲事理。传令给宁远,礼品收下。你替我在山海关的几家铺子里采办些铜锅、铜碗,玻璃酒具,绸缎布匹花粉胭脂等物,令来人带回。”
辽东也是如此。
“如何做?做好你分内的事情,然后等我的动静,随时筹办跟我进府去见主公,参议北上勤王之事!”(未完待续。)
“哦?又有人写信来,这回是谁?”
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或许是为了恶搞,或许是为了恶心北边的邻居李自成,年号干脆就是“大顺”,以成都为西京,蜀王府为西王府,一样的设置摆布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以汪兆龄为东阁大学士,左丞相,裁断政事,严锡命为右丞相。胡默为吏部尚书,王国麟为户部尚书,吴继善(江鼎镇)为礼部尚书,龚完敬为兵部尚书,李时英为刑部尚书,王应龙为工部尚书。京畿道御史为齐之奂。颁行《通天历》,并开科取士,提拔三十报酬进士,任为郡县各官;设钱局铸“大顺通宝”行用,同时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疆三年租赋”;其钱局所锻造的大顺通宝,做工精美,被很多人当作装潢品。;聘请布羽士利类思、安文思为“天学国师”编辑了新的历书《通天历》。
陈师爷点点头,却又举起手中的信笺。“爵帅,这手札该如何措置?”
因而,各个衙门里的官员们开端构造串连,行动起来。广州府仗着本身的天时之便率先拔得头筹,城内各条街巷的地保令甲长保长们拿着户口簿子挨家挨户的去登记署名,同住民住户讲明白,要在万民折上署名劝进。会写字的署名,不会写字的就按上本身的斗箕指模。
这道檄文和张献忠在成都称帝的动静几近是前后脚到了广州城,两块千斤大石头丢了出去,顿时在城中官员当中激起滔天巨浪。
“你替我写封信,给本伯的母舅大人。奉告他,最多旬月以后,辽东便有十万麦子运到登莱,请他筹办领受。别的,把这些手札的抄件附录在手札前面,给他一起送畴昔。”
一望无边的郊野里飘出一阵阵芳香,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得稻秆直不起腰来,好象在感激大地的哺育之恩。玩皮的孩童在自家地步里奔来跑去,不时的被从泥水当中惊起的鱼儿溅得一头一脸的泥水,惹来大人的阵阵叱骂。
但是,在广州城中的官员们看来,既然张献忠一个流贼头子。仅仅是占有了四川都能够沐猴而冠的建国建号即位为帝,一样是流寇头子标李自成。也不过是占有了河南、陕西、甘肃和湖广数府更是大言炎炎的而扬言要渡河东征,直取北京!那么,我们主公仅仅在中原便坐拥两广、偏沅、福建、赣南、赣北、山东、登莱数省之地,如果算上南中、吕宋、台湾、十州、扶桑等地,治下何止万里,群众何止亿兆?
“这还不明白?你我兄弟和南中白叟,在此辈眼中都是从龙旧人。不消说甚么也是有多年跟从的交谊功绩在那边。这些人可在主公面前没有甚么功绩,更没有甚么交谊在。顶多就是上下级的僚属干系罢了。此时他们不跳出来好好的表示一番,一旦有了那一日,主公当真身登大宝了,此辈以多么功绩为进身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