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猫腻[第2页/共3页]
徐海胜早就跟他们承诺过,到时让他们做小股东,持续一起发财。
这么大的量,对于任何一家做公斤料批发的商家来讲,都属于不肯错失的大客户。
比如说,换做是在别的中小型公司,那原石采购这一块,必然是被死死把握在老板手里,上面的人底子就没能够插手。
品控师一到位,在进与出都把上关,那他们的操纵空间天然就没了。
那咋办?
比如说,三组在直播间卖的,凡是是公斤料里品格相对比较好的B级料,市场价普通是在150-200元每公斤摆布。
只不过在玉石这一行业,门槛虽低,但如果想做大做强,却极其不易,最起码有三大身分是必须的。
二是稳定的客户群体。
如此一来,操纵空间便出来了。
普通环境下,大部分公司在进了料子今后,会给有品格的料子一一编上号,并做好入库登记,出售时也会有记录,那样的话,玩猫腻的空间就不大了。
比拟进货,这才是油水的大头。
这就是徐海胜那么抵抗林总往发卖部安插品控师的启事。
这就导致了,对于那些有才气,但却没本钱,想从零开端的人来讲,实现胡想的确比登天还难。
“没有,没有。”
张扬不得不承认,徐海胜之以是胆量这么大确切是有启事的,让他不得不平气。
实在退路还是有的。
万一他们的局终究被破了,那结果会有多严峻?
出货一样有空子可钻。
在徐海胜强大的气场压迫之下,张扬不得不静下心来当真思虑这一题目。
从大要上看,公斤料的进价是公开的、透明的,可实际上,任何商品,只要一次性采购的量充足大,就存在背工这一说。
两个直播间,均匀每天能发卖400公斤摆布,一个月下来,就是十到十二吨,换算成钱,根基上是两百万起步。
从现在开端,他们跟林总之间,很能够已经进入了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局面。
而二组卖的是质量更好一点的A级公斤料,市场价根基上是在两百多到三百多一公斤不等。
特别是最后一项。
一天上千,乃至上万,那一个月下来统共会有多少?
也正因为如此,徐海胜舍不得走。
乃至于说,现在进入了必死之局的,实在不止是部分新人魏阳,他本身,乃至另有徐海胜等他们一条线上的人,都已经差未几了。
像维恩如许每次都能进十几吨的,起码能够打个八折,如许一来,操纵空间便出来了。
然后每次采购返来,徐海胜都会给他和二组组长一笔封口费,根基起码都有两到三万。
当然不是。
为啥从大要上看,原石奇迹部的发卖部在徐海胜的打理之下,运转得极其顺畅,买卖做得红红火火,可实际上它所产生的利润却始终上不去,只能在勉强保本的根本上产生微利?
他想再在这里捞个一两年,再多积累一些本钱,然后带着他和二组组长,以及别的几个信得过的人出去开公司。
毕竟他们早已在了同一条贼船上。
“我懂了。”
当然,这只是张扬的猜想,详细的背工有多少,他也不是很清楚。
公斤料里就必然没好货吗?
打个比方说,十吨料子,商家报市场价200万,徐海胜按190万往公司报,实际成交价160万,30万的差价部分商家就会以现金体例给徐海胜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