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平步青云[第3页/共9页]
引镜能明眼,玻璃试拭磨。佳名传叆叇,雅制出欧罗。窥户穿双月,临池湛一波。连环圆可解,合璧薄相磋。玉鉴呈豪颖,晶盘辨指螺。风中尘可障,花下雾非讹。眸瞭宁须此,瞳重不恃他。贤人原未御,目力寿征多。
王杰看着赋文,只觉文辞精美,看似古奥,细读起来,却并无不通之处,于天象术语之援引,史事之装点,无不恰当,不觉读了出来,道:“惟圆象之昭回,建北极以环拱。拟磨旋以西行,俨立冒而中拥……地平准而天枢倚,黄道中而赤道南。惟中陆之相距,廿四度以相含。割浑圆为象限,分弧角于舆堪……月令迟于小正,夏时合于唐虞,验中星之递徙,又知岁差之不成无……事天以敬,知象以正,三光宣精,四时为柄……唯有道者万年,协清宁而衍庆。各位,我看这文章,文词高雅,又不失于晦涩,典故多出,可绝无滞重之感,以我之意,当是一等之作啊?如果刚才,我等因为一字不识,就列其为三等,今后这事传了出去,我等不是要被天下人嘲笑了吗?”
乾隆倒是非常随和,道:“阮元,朕观你那天象赋,你公然是博学之人。平常翰林,虽文辞精通,可天文历算之事,老是含混其辞,你却应对如流,想来源算一道,你是下过工夫的,不知你这番学问,从何而来?”
“你看看这几句:窥户穿双月,临池湛一波。连环圆可解,合璧薄相磋。玉鉴呈豪颖,晶盘辨指螺。风中尘可障,花下雾非讹。这眼镜本是上古所无之物,经此一篇,自也当传播千古了。鄂罗哩,朕说得可对?”
乾隆五十六年,阮元在翰詹大考中名列一品级一名,超迁少詹事,同年再升詹事,翰詹大考毫无疑问是阮元人生的转折点。以下将阮元大考三篇文章全数附录,以观其晋阶之启事。
乾隆笑道:“如此学习,也是常事,没甚么见不见笑的。阮元,你说你家中旧有算经,是令祖阮玉堂留下的吧?”
乾隆看四位内阁重臣再无贰言,自也心对劲足,当下唤鄂罗哩拟了诏旨,只待次日传阮元入殿,再行升赏。
这时反而是嵇璜率先开口,道:“回陛下,阮元才学品德,都是有目共睹,臣亦久闻其名。但此番升迁,要将阮元连升六级,老臣看来,确切有些过速,还望皇上三思。”
阿桂和王杰天然也清楚,和珅之以是对乾隆定夺毫无定见,也是因为吴省兰在詹事府,想着借吴省兰之力拉拢阮元罢了。但阮元心性,二人业已熟谙,只怕和珅这一番苦心,最后是要落空了。乾隆却不在乎,笑着对阿桂道:“阿桂啊,朕即位五十六年了,还记得朕即位以后,前后汲引的新人,朕最中意的就是傅恒和你。可朕没想到啊,朕过了八十岁,竟然还能再看到如此一名年青才俊!你来讲说,朕此番决定,你有何定见?”
想起《管子》,本身曾经与很多汉学学者来往,晓得汉学中最为激进的一类学者,对上古典范务必搜览无遗,故而本身也在经史以外,偶尔翻阅一些子部,《管子》中有一句:虙戏作造六佱,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想到这里,不由盗汗渐生,本身原应当识得此字,刚才却健忘了,实在忸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