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告别山东,荣升二品[第3页/共6页]
武亿倒是不在乎这些,反而又道:“伯元,老夫知你所学,精博二字,兼而有之,先王之道,西洋之术,均能兼收不废。这番胸怀,只怕老夫也有所不及。也是啊……国度鼓励经学,重实学、轻空言,发扬圣贤微言大义,至今百不足年,也该有大成之士了。伯元,精于贤人一艺者易得,精于阐发经义者易求。可兼明经史,贯穿古今,集学问之大成者,自古以来屈指可数。其间又有不涉宦海、隐逸不仕,亦或宦途盘曲,不尽如人愿者。似你这般顺利之人,老夫却也想不出几个了。”
阮元看着十四岁的陈官俊,也不由笑道:“官俊,里堂和我说过你的事,你虽说在府学里年纪最小,可在府学当中,诗却做得最好,行文也垂垂有气韵了。只是我听里堂说,你还是想去应举,试着今后仕进,教员说得可对?”陈官俊确是如此心机,也点了点头。
焦循也定在了这一日南下扬州,和阮元等人一同来到船埠,筹办拜别。看阮元这般神采,也上前安抚道:“伯元,你在山东这三年,悉心提拔实才,这大师都记取呢。我这一年在府学帮你考校生员,最是清楚。你看,明天来的这些生员,却大半都是八股文做得平平的,若不是你破格汲引,他们那里有机遇来府学读书呢?”说着,又对那些生员道:“郎炳、官俊,你二人不是想着,来给教员送道别礼吗,快些过来吧,不然,你们的阮恩师就要走啦!”
毕沅忽道:“听闻公子客岁已袭了衍圣公之职,又听闻公子年纪并不大,以是老夫也想相询一句,公子倒是何时生人?”
阮元深知,这一番话,能够也是武亿最后的心愿,当即再次相揖,道:“与先生同事一年,鄙人不管学问、政事,均受益很多,即便今后改任他职,也定不负先生教诲,经心办事。先生有何言语,现在也但说无妨,鄙人必然服膺。”他已身为二品,却仍在武亿面前用“鄙人”一词,也是极尽谦逊了。
郎炳也向阮元再拜道:“教员的话,门生记下了。”
孔宪增也笑道:“毕总制这番话,倒是抬爱庆镕了。庆镕年纪还小,原也没想过订婚的事。只是嫁娶之事,还需个夫君做媒,不过这媒人,鄙人却还要再去相寻才是,鄙人自当尽快为之……”
门生们向来感激阮元拔擢之恩,此时听了阮元这一番话,自是连宣称是。阮元也叮咛门生们,礼数已尽,自可回城。眼看门生垂垂散去,武亿却还站在原地,想来是有些事情,还要和阮元叮咛一番。
看着阮元垂垂走上船头,客船解了缆索,即将出发。武亿俄然又道:“伯元!另有一句话,我与你订交一年,言语间多有获咎,是我的不对,还望你不要见怪才是!”
“以是,伯元,老夫也至心但愿你能够做出一番大奇迹,做出一番窜改这朝廷,窜改这天下的功业。眼下海内士子,精通典范者天然很多,可溺于典范,深陷考据注疏而不能自拔的,一样也有很多。如此读书,却反而把贤人之意看得窄了。要知精于章句注疏,原是为了深明大义,不该当为了考据而考据啊!这还只是学人,仕进的,官官相护,政以贿成,也是一日甚于一日。只恐倒了和珅,也另有别民气术不正,可不管如何都不能懒惰啊。并且,眼下海内却另有很多难处。百年以来,海内生民,从一千万变成了三千万,可新垦地盘,新产粮米,能一并增加三倍吗?长此以往,百姓衣食又当如何?朝廷府库,虽说眼下赋税尚且充沛,可那都是账上数字,至于实际环境,只怕那些州县本身都不清楚呢。眼下承平无事,赋税尚堪利用,可万一天下有变,又怎生是好?这些题目,定夺起来都不轻易。但你既然生于此世,又已然为官如此,老夫还是但愿你所思所想,能够比平常为官之人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