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步入翰林[第8页/共9页]
他此次重回都城已住了三年不足,但他本不肯再参与宦海之事,故而除了常日学者间交换学术,也没有和其别人来往。原想着本身闲云野鹤般的人物,乾隆也不会在乎。可这一日,俄然宫里来了一名内监,也未申明出处,便说皇上召见,让钱大昕赴圆明园一叙。钱大昕想着乾隆毕竟耳目浩繁,本身来都城暂住,也并未成心坦白,想得知本身行迹也驳诘事。只是乾隆夙来多疑,只恐本身隐而不报,会遭乾隆多心。故而前来之时也很有些忐忑。
“先祖讲学为乐,也不在乎这些。”钱楷看起来倒是很安闲。“只是那以后,我家再无仕官之人,到我这一代,家中实在贫寒无依,才只好又出来应举。伯元,你说过你家中也不余裕,可你如果想着把为官之路走下去,前面的事,可要有分寸才行啊。”
耳听得礼部官员叫到本身名字,汪廷珍便也入殿去了。接着是刘凤诰、钱楷、李钧简,前面便是阮元。
阮元复试成绩是第九名,故而大抵想着,殿试既然只考策论,本身应当名次也在九名前后,故而鸿胪寺唱名之时,本身并未想过最前面的名次会与本身有关,这时唱名到了本身,倒是第六名的位置,也不觉暗自冲动,步子也比平常迟缓了很多。
此人阮元倒是未识,看他边幅,略为清癯的面庞当中,眼部微有红印,似是因故伤了眼睛,故而致此。
钱大昕听乾隆语气,虽有所指责,却未起火,想来对本身入京一事也不甚在乎,便走上前来看那书法。一时只觉字体圆融,通达之间又不失端方,又见头三个字是“澄心堂”,知是北宋蔡襄书作。他不敢坦白,便道:“回皇上,是宋人蔡君谟手书。”
实在乾隆之以是记得阮玉堂和卢见曾,也是因为这两件事,都是本身办错了的。阮玉堂罢官之事,厥后他已查明,乃是鄂容安偏信之故。而卢见曾身故囹圄,厥后更被发明证据不敷,故而他规复了卢氏子孙客籍,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溥,之前在殿试上中得进士,也被乾隆安设在翰林院中,觉得赔偿。这一科进士当中,又有卢见曾另一孙辈卢荫文顺利落第。只是他帝王之心太盛,即便有错,也不肯说出来罢了。这时成心如许一问,也是成心震慑阮元,让他觉得天子公然明察秋毫,以后不敢坦白。
“这……这不好办了啊?伯元,你不是说翰林院是最短长的处所吗?如何,如何又跟和珅碰到一起了?要不如许,你去和皇上说说,咱别去翰林院了,咱也去刑部,和孙相公一起办事多好?刑部离我们这里又近。那天那相公不也说了?翰林和六部,也没那么大差别的。”
钱楷道:“本来渊如兄只得改主事,乃是和珅之故,渊如兄才学绝世,只得个六品实在低了。可渊如兄,那和珅是旗人,伯元改学汉书,不是应当离他远了些吗?”
胡长龄天然大喜过望,他文才出众,却从未想过得中状元,此时天然冲动不已,但礼部官员早已站列身前,也强做平静,上前跪倒。
“他二人座师本来是王中堂,恰是君子君子之类。可现在入了翰林,只好称和珅一声恩师,将来朝堂之上可如何是好?眼看和珅权势日盛,可不要失了正道,助纣为虐才是……”
乾隆道:“阮元,你二甲第三名的名次,是朕之前就拟好的。你现在才学,在朕看来就是这个名次,你可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