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交接[第1页/共2页]
这家小卖部的位置更偏些,东西少些,布局也小些,但这个路口往内里有三个村,王先骏到的时候正有人在买蜡烛、竹签香、黄表纸。
“刚过完年,大师手里有点小钱,娃娃会买的糖、头绳、橡皮绳、拨浪鼓,这些放在最上面。”
他参军那一年,苗苗会喊他叔叔了……
一个渔村变成了都会,产生了很多打工赢利的机遇。
“你先按我跟你说的线路,去跑一天。”王勇军看着王先骏,还是有点放心不下,“担不动了就早点返来,渐渐熬炼。”
公然跟王勇军这个教员傅说的一样,家里有小孩的,八成买了本子和笔。
万一小卖部开不起来,去村里卖货起码能保持开消。
他拐了两条弯路,爬上一段土坡,背后冒汗,身上和缓起来,脚麻麻的痒痒的,肩膀被扁担压着有点不舒畅。
他穿戴深蓝色的棉袄,袖口色彩深得发黑,嘴巴上面两条鼻涕干后留下的印子。
1997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十四,勇军南杂日货新开张。
张丹笑得合不拢嘴,王苗藏在张丹怀里双手捂着耳朵,圆圆眼睛瞪大了:“放鞭炮咯!”
王先鹏想到了远在故乡的父亲母亲,想到了带他玩到大的哥哥,嫂嫂生的女儿苗苗很敬爱。
男孩像条泥鳅,哧溜一下钻到王先骏的身后,躲在前面。
不管如何样,多聊几句,聊着聊着就熟谙了,下次去了,那些人家还会在他这买货。
王先骏感觉王勇军的这些“买卖经”很有程度,他把这些话都记在内心。
这个正月初,走完亲戚,王先骏百口人齐出动,擦洗货柜,盘点货色。
王先骏和张丹去县城进了一批日用品,统统筹办伏贴。
王勇军交代王先骏,他们去乡间上门卖货,就是要会来事,要能说会道。
他们二人在那赚到了钱,回故乡建起了房。
正月里有点冷,挑着扁担走出门,王先骏的脚一下冻得没有知觉。
王勇军持续交代:“另个箩筐底下,有一把老秤,这把老秤你要帮我好好保管,这是你爷爷留下来的,你不能丢了。”
王先骏翻开布,布上面一把柴刀,把手很长。
中间的爷爷瞪大眼睛:“快还给这个叔叔。”
王先鹏非常严峻,就在十多天前伊宁产生严峻卑劣事件,他不晓得接下来等候他们的任务将是甚么。
一根扁担、一副箩筐,箩筐上面各放一个长方箱子,箱子上面是透明玻璃盖,可看清内里放的顶针、线团、蛤蜊油、橡皮筋各式百般的小物件。
王先骏笑了笑:“没事,给他玩一下不要紧,活泼好动点挺好,他本年是上学前班吗?”
王苗跟着王先骏走削发门口:“爸爸,早点返来哦。”
王勇军昂首,看向王先骏:“你还要挑扁担去卖货?这辛苦嘞。”
王先骏笑了,他在内里打工,甚么苦没吃过。
有三个小孩从家里出来,丢出几个摔炮,“砰砰”几声巨响,惊得他一颤。
“噼里啪啦”,王先骏在门口放了两串鞭炮。
“男孩子奸刁,不听话。”爷爷说了男孩几句,瞪圆眼睛,“你再奸刁,我要抽你了!”
王勇军点头:“是要说一下,等下我来写信。”
王先骏正和男孩爷爷聊着,男孩奶奶从屋里拿了钱出来付给王先骏。
“勇军南杂日货”新开业当天,卖出最多的是蜡烛。
王晓燕明白大哥想做的事,连连点头。
骑单车归去的路上,王先骏想事情想得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