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紫宸殿密议[第2页/共2页]
太子脸上也现出笑容来:“制盐之术企图在此,那造纸之术又有何企图?”
李渊不答,而是看向秦王:“二郎与建瓴可想透否?”
父子几个神采都些凝重,明晓得是好战略,但是,如何实施确切是个大题目。
太子诘问道:“知识提高率是何意?”
“喏。”
太子一凛,赶紧道:“儿等定会严加保密,守口如瓶。”
父子仨儿听得几近倒吸一口气,贤人满面肃容的道:“此喻颇妙,闻之有豁然开畅之感!”
贤人点点头,表示认同。
秦王点头:“儿也想不透。”
太子目光闪了闪,暗自咬牙,对峙道:“即便先行实施新制盐术与造纸,于建册来讲,也无多少好处,并不敷以摆荡士族底子,建册还是伤害之事。”
“喏。”
太子冷静觊眼看贤人父亲一眼,不一语。秦王满面思考之色,道:“父亲,我朝初立,天下未平,应实施轻徭薄赋之策,不然,恐摆荡国本。但是因比年交战,国库不丰,如果制盐之术能成,可不摆荡轻徭薄赋之策便能丰盈国库。此乃上策也!”
说到这里,平阳公主顿了顿,俄然笑道:“说来,对此环境,薛朗有个妙喻。他把家国权力比作一张饼,薛朗说,饼子便那般大,大家都想吃,天然是分的人越少越好,人多了,分到的便少了。”
贤人李渊隐晦的看太子一眼,脸上神采倒是看不出非常,道:“薛朗献策时也说此三策需先行前面两策,最火线是建册。”
平阳公主附和志:“薛朗也是这般说,长此以往,册本、知识便越来越多的集合于世家士族手中,豪门后辈无有肄业路子天然只能代代如此。而治国理政天然不成能找一群目不识丁之人,官员天然只能从士族中遴选,一代代官员堆集下来,天然便有了累世显宦之家,朝政便不免被世家摆布。”
秦王接着道:“薛朗此策如果能顺利实施,则于国于民皆无益也。但是,最大的题目也是实施,是否能顺利实施方是磨练!”
“父亲!”
秦王满面深思之色,疑问道:“阿姐,薛朗可说有何策可解此局?”
这番话听得父子仨儿齐齐眼睛一亮,秦霸道:“父亲,儿天策府中便有豪门士子,他们曾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读书若要有成,便要不事出产这很多年,贫寒之家供不起。”
说到这里,父子仨儿齐齐暴露恍然之色,秦王佩服道:“本来薛朗献上造纸术的企图在此!薛朗真国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