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第1页/共5页]
交给本官!
文官修书,顺带翻阅质料,查找昔日檀卷,对比番邦四夷,绘制舆图海图。武官也不能闲着,集结卫军,旬日一操改成五日一操,路上练习不敷,水上持续!
杨瓒无事,见暖阁内燃有火盆,得天子恩准,请几位公公取来长筷,当着几位大佬,烤起玉米。
杨瓒顿了顿,见阁老同有此意,俄然感觉,铺垫很多,这才是几位大佬的本意。
犹不断念者,望着杨瓒,神采格外活泼,仰-慕-杨御史而不能近前,实为平生之憾。
王侍郎想得很清楚,以他的才气,做到一部尚书已是极限。入阁之事,底子想都不消想。
如此胡说八道,竟也安然过关?
的确-混-账!
没能出宫,又被抓住讲古,朱厚照委实-憋-屈。
没有政事可措置,好办。
见谷大用扛进玉米,疏忽刘阁老眉间紧蹙,张口道:“杨先生安然返来,朕心甚慰。”
见几位大佬如此殷切,杨瓒没有藏着掖着,当即献上几本簿册。
杨瓒带着满车玉米,穿过奉天门,直往乾清宫。
虽说御史给事中靠嘴皮子仕进,但说话办事也要有按照。
“恩。”顾侯爷单手持鞭,一下下敲着掌心,敲得顾世子心惊,“话可带到?”
想到这里,最后一点不甘也烟消云散。
等着被-抽-吗?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好,甚好!”
诽-谤-朝官是一例,讥-讽-朝廷北疆战事,又是一例。
“恩。”李东阳拂须,点头道,“陛下觉得如何?”
只你会瞪眼?咱家也会!
启事很简朴,南京是养老之地不假,却近江浙湖广,财贿丰腴,水陆通畅,动静通报更快。
想起战死蓟州的弟兄,被鞑靼劫-掠-烧-屋,无家可归的边民,伴计肝火上涌,肝火外冒。
血缘以外,再没有比“师生”干系更加安稳。
伴计嘿嘿一笑,翻页记录下几行,对劲的合上册子,藏进怀中。
考虑半晌,不免发笑点头。
官员到金陵养老,厂卫于此,却不成碌碌有为!
热气烫嘴,仍连声喝采。
丘聚眼眶发酸,毕竟式微下风。
可惜,傅公公的运气实在不好。
不是十拿九稳,也该碰碰运气。说不准,真能说上话。
没猜想,刚推开门房保护,冲出侯府,就见一身锦衣的顾卿,正面无神采站在石阶下。
在这一点上,王侍郎和谢阁老很有共同说话。
牟批示使上奏天子,言明忧心。获得恩准后,结合新任南京守备寺人,大刀阔斧,在南京镇抚司停止“改-革”。
王守仁有剿匪之功,至双屿卫驻守,更是可贵资-本。他日还朝,起码也是六部郎中。如立下大功,侍郎也非不成能。
三位阁老不好同天子抢,翻开玉米莳植记录,细细研读。
前人早有言,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民气不敷蛇吞象。
“陛下厚恩,臣铭感五内。”
写到最后,伴计撇撇嘴,将小指搓上炭灰,压在字尾。
车行过,巡城官兵,街旁百姓,酒楼茶肆上的官员小吏,皆目光灼灼,紧盯车身,猜想纷繁。更有性子急的,恨不能穿过蒙布,一探究竟。
换成弘治年,一条贩子,锦衣卫“占住”,东厂便不会多派人。
浓香的味道,在暖阁内飘散,实足勾人-食-欲。
“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