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帝师2 >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八章[第4页/共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方外之人,不涉尘事。”

三位阁老只问策论,于杨瓒怒抽刘瑾,劝说少帝之事半句不提。貌似甚么都不晓得,实际已是了然在胸,半点不落。

当日大言商道,十句中有七八句离开实际。

李阁老亲往“抓”人,不问金尺,不问牙牌,也不问他在乾清宫中的“无状”,更不问本日天子不上早朝,改上午朝的起因,只问这篇农商策论?

百户不由得发展两步,搓搓胳膊,看向犹不知死活的肇事之人,竟生出多少怜悯。

思及此,杨瓒心下更定。悄悄握拳,清算思路,梳理出层次,开口道:“不敢瞒三位阁老,下官常于翰林院翻阅卷宗,又至户部观政数日,于漕运之事渐有体味,知粮秣草豆,兵甲马匹,来往运输多借水路。”

国朝开立以来,宦海自有一套法则,上治下法,持续百年。别说他当时只是翰林院七品编修,换到本日的从五品,也等闲触碰不得。

透过喧闹的人声,诵经声仍清楚可闻。

见顾卿现身,番僧中一人眉眼稍抬,暗黄的眼底闪过狠意,嘴角现出一抹调侃。

“四郎,真不能走?”

商能富国不假,然重农抑商的国策早已制定。重重冲突深埋,牵一发而动满身。想凭一己之力撼动全局,无异于痴人说梦。

作为“始作俑者”,杨瓒冷静退后两步,下定决计,此后到翰林院点卯,见到谢状元和顾榜眼必然绕道走。

难怪听人说,读书民气有七窍,公然不虚!

不管想得通还是想不通,不管三位阁老实在企图为何,最好的应对体例,唯有问甚么答甚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至万无一失,起码不会犯下大错。

百户低声出言,顾卿握住刀柄,手指收紧。

殊不知,在他分开后,刘健三人对坐半晌,俄然同时抚须而笑。

此事非同小可,不但顾卿不能决定,连锦衣卫批示使牟斌都没法轻下结论。

杨瓒谢过,不敢坐实,只蹭着椅子边。

杨土欢畅得蹦高,杨瓒只能苦笑,身负皇命,不查清丹药之事,一天都不能分开都城。

“年纪尚轻,到底有些鲁莽。”

怀着不安之情走进内阁,一番侃谈,又揣着满腹苦衷分开。

他倒要看看,这些僧道堆积诏狱,企图为何!

番僧道人-纠-集?

随人群数量增加,有虔诚信徒认出和尚中有西番大国师,道人中有宪宗天子亲敕封号的陈真人,当即跪地伏面,口中念念有词。

期间,刘健三人都是凝眉沉思,没有等闲打断。

这是要三堂会审?

“来人。”

宣府大同军情稍有减缓,声援的京军已抵大同,仗阵势和火器之利,击退鞑靼数次打击,将鞑靼主力逼回牛心山一带。

这事恐怕比他之前想的更加毒手,背后之人,也远比预猜中的更加狡猾。

待他说完,三位阁老并未多做点评,只点了点头,唤书吏将他送出文渊阁。

诏狱前的僧道,虽有用心叵测之徒,亦有德高望重之辈。无凭无据,锦衣卫也不能当场抓人。不然,六科和都察院的上言能淹没乾清宫。

刘健和谢迁先是微愣,厥后双双恍然。

杨瓒想过量种能够,始终没有想到这类。

供词足有百页之多,牵涉在京羽士十一人,番僧十九人。西番灌顶大国师、宪宗信赖的真人一并连累在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