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第2页/共5页]
顾晣臣和杨瓒没有前提,无人能够解惑。
朱厚照没说话,抽-出一封奏疏,递给杨瓒。
人送到南京,官途有望。再寻个错处,夺印罢官,轻而易举。
“不知-国-情,不体民意,妄服獬豸,尸位素餐!”
朝廷缺钱是真相。但再缺钱,也不该总盯着天子内库。
“陛下,臣觉得,市马可行,然地点不该在宁夏。”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刑部左侍郎,正三品。
“每有犒赏必匿家中,货买食茶多以次充好,有教习为证!”
“杨先生看看吧。”
朱厚照没有顿时承诺,抿着嘴唇,足足过了五分钟,才点头道:“好吧。”
明天实是奇特,不管如何吵,天子都不出声。打着内库主张的朝官只能闭上嘴,不着陈迹退出“疆场”。
锦衣卫早有密报,都城大火时,杨先生的家人乞助,被祭酒府的门房关在大门外。为防火火势伸展,更直接推到院墙,对邻家见死不救。
“臣在翰林院翻阅卷宗,得知太宗天子时,曾于广宁开设互市。”杨瓒顿了一下,看向朱厚照,道,“其为北直隶所属,地靠朵颜三卫,当比宁夏更加适合。联络瓦剌之事,可交由三卫忠勇之士。前番鞑靼诽谤之策,亦可消弭。”
周成不堪用,国子监另有其他助教。
话落,满朝文武俱惊。
“陛下圣明!”
“周成掌武学以来,俱按条章办事,从不敢懒惰。贪墨之事更是无从言起,请陛下明察!”
位列朝堂的都是人精。
“蒙陛下圣恩,令臣掌武学事。当其职必应其务。为正武学,当垂诸轨制,重定考核,为国输才,方不负陛下隆恩!
“列子有著: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武学掌事如此,如何为朝廷举送良将。故弘治十三年至今,学中多庸碌,未举一名良将。”
黄祭酒是没体例,周成是他推举,又为翁婿,不保不成。
“八荒*,天下之大,岂能一目穷尽。坐井观天,不知外邦,何能御敌,何能兴国?”
持续几日忙到深夜,朱厚照的脾气愈发暴躁,张太后欲借千秋节见兄弟一面,都没能如愿。
太堆栈银之事未决,武学之事方兴,奏疏堆成小山,内阁忙得不成开交。朱厚照只能再升午朝,并由三日一朝改成两日一朝。
这个当头,刘尚书毫不能分开兵部。
仁宗天子以后,天子多重用文臣。从八品国子监助教掌事武学,已成常例。俄然改换端方,满朝文武都有些适应不良。
中官的话,加上见底的库房,终究让朱厚照警省。
“为将者,当临阵奋勇,保民卫国。学中不讲为国杀敌,反授以仁义。本意虽善,其行却恶。同高天子创建武学之意南辕北辙。”
朝堂之上,群臣吵了半个多时候,始终不见天子表态。
“重开宁夏马市?”
“武臣大诰以外,少讲兵法,代以儒家子经。逢年考核,评定不以技艺战阵,尽为八股文章,可谓奇闻。”
可惜,等来的实在不是甚么好动静。
山高水远。比起在神京找茬,好歹能耳根清净两日。
“鞑靼退兵月余,饷银或者延至来岁……”
“天命如此,生老病死,药石难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