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3页/共3页]
闫王氏的叫骂声,家中高低都听得明白。刘红主仆此时分开,不会有人感觉奇特,反倒多是怜悯。
与时来运转的杨家分歧,此时的闫家已是乌云罩顶,一片暗澹。
“红姐儿?”
“十四弟,你先走一步,见到列祖列宗,还请敬告一声,杨庸不负祖宗,今有杨氏四郎金榜落款,灿烂门楣!”
殿试之前,他的确想为太子寻觅伴读,并敕为东宫属官,入詹事府。见到杨瓒,这份决计更加果断。
“四郎金榜高中,我杨氏终可扬眉吐气。十四弟,你和枉死的后生终究能合眼了!”
官员外放,动辄十几二十年。光阴流转,模样早已大变。期间,吏部尚书八成都换了几任,谁还记得你是谁,长的甚么样。
杨瓒淡定点头,果断不以为对方在说反话。
“陛下圣明,臣等领命。”
趴伏在一口棺木上,杨氏族长老泪纵横。
分开堆栈之前,杨瓒换来书童,叮咛其至城中寻牙行。
“娘,爹只是被拿!”
翌日,杨瓒早夙起家,办理安妥,穿上官服,初次入翰林院点卯。
“被锦衣卫抓走还能活吗?!”
弘治帝摇了点头。
“堆栈非久居之处,需得觅一处宅院,或租或赁,也好有个悠长的落脚处。”
谢迁刘健非论,李东阳的眼角也有了几分湿意。
闫王氏坐在厅内,发鬓狼藉,哭得昏入夜地,双眼肿得核桃普通。
“陛下之意,臣等明白。”李东阳道,“朝考之前,可令一甲三人轮番入值。朝考以后,再令各府州县推举贤才之士。”
翰林院尚未入值,就改调弘文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