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帝师2 >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第1页/共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刘红再次嘲笑,留下陪着旁人一起死吗?

“陛下圣明,臣等领命。”

明-太--祖-定官员俸禄时,必然没考虑过物价题目。

“娘,爹是被锦衣卫拿住,儿又能有甚么体例。”

闫王氏再次嚎啕,蛮不讲理。

“十四弟,你先走一步,见到列祖列宗,还请敬告一声,杨庸不负祖宗,今有杨氏四郎金榜落款,灿烂门楣!”

趴伏在一口棺木上,杨氏族长老泪纵横。

“自本日起,闫氏休想再欺我杨氏!”

顾不得男女大防,闫二郎一把抓住红姐儿的手腕,连声道:“家中有丧,家中有丧!我如何就没能想到!我看阿谁小-畜-生还如何对劲!”

闫二郎看看母亲,再看看兄长,正想偷偷溜走,忽见有个丫头在帘子边探头。

闫大郎站在一旁,神采青白,眼底青黑,显得低头沮丧。闫二郎劝了两句,直接被骂了返来,只得缩着脖子,大气不敢出。

“臣等定竭股肱之力,不负陛下所托!”

所谓花押,便是新科贡士留在吏部的“署名”存档。

“陛下,若以翰林修撰编修为太子讲学,恐有不当。”刘健道,“臣请敕其为东宫属官,入詹事府。”

保安州,涿鹿县

殿试之前,他的确想为太子寻觅伴读,并敕为东宫属官,入詹事府。见到杨瓒,这份决计更加果断。

两字落下,刘红转过身,再没有转头。

颠末恩荣宴,他又窜改了主张。

读完敕令,扶安笑着对三人道:“陛下另言,太子入弘文馆,虽不拜师,仍如门生。三位需经心极力。遇有不端,可直言进谏,正心立德。每次讲-习-经义,皆要具条陈奉上御览。”

当然,不是随便写一行字就行,必须美妙且有首创性,旁人难以仿照。每逢官员政绩考核,升调平迁,都要对比花押以辨明真假。

古时没有拍照技术,想要肯定真伪,笔迹就成了最好的挑选。

“朕精力不济,唯有劳烦三位先生了。”弘治帝顿了顿,咳嗽数声,哑声道,“时候仓促,且朕不-欲-多行糜费,可于思仁慈门之左复馆,选今科进士才德兼具者,暂入馆为讲习。”

留下?

有“师生”之名方能训导太子。不至瞻前顾后,不敢谏言。若授以东宫属官,难言不会如现下的詹事府,压根没法管束太子。

杨氏族长大开祠堂,杨瓒之父也挣扎着前来,和族人一同为停放的十六口棺木点香,燃烧纸钱。

刘红也不揉手腕,低着头,快步分开。

杨瓒淡定点头,果断不以为对方在说反话。

“不甘又能如何?大哥落第,杨家那小-畜-生倒是对劲。”

“红姐儿?”

以新科进士为天子讲学论经,看似离经叛道,实是弘治帝当下最好的挑选。

“大郎,你倒是拿个主张啊!”

“太子年幼,朕恐垂统无继,还请三位先生帮我。”

“今复立弘文馆,以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谢迁掌管。选谢丕、顾晣臣、杨瓒三人更番入值。逢三日,皇太子到馆入耳史,与子诸论经。”

他已光阴无多,三位阁老年龄已高。复立弘文馆,除择贤才为太子讲学,何尝不是为太子的将来筹办班底。

古有一字之师,孔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了好久,吏部文选司郎中才憋出如许一句话。

刘红站在门前,听着闫王氏一声声唾骂,垂着头,眼圈发红,也不辩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