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出城[第1页/共2页]
谢知微让前来驱逐她的耕户们都归去后,让老赵头领着她在屋子前后转了一圈,院子一共五进,正房面阔五间。后边的大院子里种满了果蔬,传闻,后山上还能打猎。
这便是传承逾百年的世家大族,比起朝中的权贵,秘闻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知微连着两日,除了上闺学,给溪哥儿发蒙,便是在屋子里算账。
马车到达庄子的时候,老赵头已经领着满庄子的人摆列两路,等在门口了,不等谢知微下车,老赵头便领着人跪下,齐声道,“给大女人存候!”
“明日,你拿二百两银子,我院子里的高低都打赏一遍吧,你们几个贴身奉侍的一百两,其他的,看着赏!”
这还不算她手中现在六万多两的银票。
路上,谢知微过问一些庄子上的事。
固然没有带弓箭和马匹,不过,先去熟谙一下环境,下次来,做好筹办,也能进山。
谢知微走在田埂间,正如老赵头所说,地里多数种了小麦,不到一指高,但绿油油的,长势极好。
谢知微努了努嘴,秋嬷嬷便了然,她从地上把金嬷嬷拉起来,亲身送金嬷嬷出去,临去,塞了个荷包,办理了二十两银子。
谢知微临时起意去庄子里,秋嬷嬷也只提早了一个时候派人前去通报,等谢知微的马车出了城门,路上便碰到了老赵头派来接的人,是他的大儿子赵铨。
院子背靠香山,面向蔡河,从风水的角度上讲,前有靠后有望,占有了最好的位置。
谢知微在紫陌的搀扶下下了马车,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老赵头,方脸膛,晒得紫红,穿一身半新不旧的莲青色长袍,弓着身子,神采间非常恭敬。
老赵头是本来从崔家跟来的陪嫁,是崔家的家生子,这十多年来,一向是老赵头在办理庄子上的事,他年事已经大了,幸亏两个儿子很得力,常日里帮衬很多。
“每年,庄户们以支出的三成作为地步的房钱,这是老太爷定下的端方,不得改。”老赵头一面说,一面谨慎地看着谢知微的神采,见她无有不虞,接着道,“地步里,春夏季候种稻子,秋冬节种小麦豆类,收成虽不高,但在四周的庄子里,已经算很好了。”
这庄子一年产出约有两三千两,未几也不算少。
这时节,山上可不必然只要猎物,能够采摘一些野果,也不枉小家伙这一趟。
老太太算是做事全面,竟然也没有太多讹夺,固然银钱略有出入,谢知微不筹算在这类小钱上计算。
庄子在城外西边十里地,蔡河的上游,洪涝的时候,水淹不着,干旱的时候,能够从蔡河引水灌溉,是实实在在的良田。
庄子被办理得井井有条,也未呈现压榨庄户、欺瞒主家等事。
谢知微纤细的手指拨动着算盘,在烛火的映照下,透亮纤细,如同上好的羊脂白玉般,指甲粉红剔透,同珠贝普通闪着光,看得紫陌都舍不得收回目光了。
倒是都城的两间铺子,一间豆腐铺,一间绸缎铺,豆腐铺的收益略微少些,一个月不到五十两,绸缎铺利润高,一个月有近二百两收益。
“大女人总算是来了,这些年,小的们都盼着大女人过来看看。”赵管事弓着身在前头带路,“大女人,前边就是院子,大女人和五少爷是先去歇着,还是去田间看看?”
崔氏在城郊的庄子原是个温泉庄子,谢知微估摸着是这庄子太显眼了,都晓得是崔氏的陪嫁,老太太和肖氏这些年也不敢来住,干脆拿出来给了谢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