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德国人的打算(二)[第2页/共2页]
施特莱斯曼说道:“中将中间有些太自傲了,您要看到现在帝国与夏帝国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地盘和技术上的差异,这才是让我担忧的处所,就是战后,帝国整合了全部欧洲白人的科技精华,仍然不是夏帝国的敌手。”
对交际职员来讲,写如许的一份质料非常轻易,很快脱稿,舍尔中将看完以后感受非常对劲,比他要表达的思惟更全面、更简练,因而两人具名以后发还德意志帝国交际部。
“大使中间,越是如许,帝国才更需求夏帝国来管束英法俄的权势,减轻帝国的军事压力,使得帝国一边策动战役、一边生长技术和经济,等德意志帝国称霸欧洲以后,气力会更强大,并且让英法俄在战役中不竭耗损夏帝国的气力。最好做到战后两边权势均衡。”
不过看到这封电报,德皇威廉二世的野心更加收缩,只要能称霸欧洲,他不担忧德国不是夏帝国的敌手,夏帝国土地大,是他们的长处,战时的话也是致命的缺点,并且夏帝国本国的人丁太少,只要战事处于对峙状况,他们海内的别的浩繁民族必定不会持续昂首称臣。
莱茵哈特・舍尔中将固然认同对方的观点,夏帝国必然埋没了气力,又感受他辩不过施特莱斯曼,因而说道:“大使中间,临时不会商这个题目了,但愿您敏捷写一份质料,把夏帝国的态度汇报给帝国交际部和总参谋部以供参考,要侧重夸大一下夏帝国对奥斯曼帝国的态度。”
李兆水把题目汇报给张伟,张伟很利落的同意了这个要求,在战役将要到临的时候,能减少欧洲的物质储备,就是减少他们的战役潜力;因而张伟在考虑以后在德国人提出的物质清单当挑选了几种秦王国在扶植中贫乏的物质,比如:水泥、铁轨、机器设备等,前提是由德国人在一年以内把物质运输到吉达港,代价比市场代价低10%。
在他的心目中,这不但能消化德国很多积存的物质,就团体本钱算下来,这几艘战列舰即是白捡的。如果不是考虑到德国造船厂也需求必然的订单保持,他乃至想采办更多数量的战列舰。
舍尔中将很痛快的与李兆水签订和谈,为了能便利护航,两个规格的轻巡洋舰各采办了5艘;战列舰和轻巡洋舰的托付地点为科伦坡港。德国的白银和水兵领受职员会送到科伦坡港。
“将军中间,莫非您以为夏帝国就不生长了吗?我估计他们的技术储备已经达到您说的目标了,发卖了商级战列舰,他们必定会设备更先进的战列舰,这是他们一贯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