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要改的事情太多太多[第3页/共3页]
增加排量较着是吃力不奉迎的行动,真正起到感化的还是MW50另有GM1这两个黑科技外挂。
人们都说虎式坦克是一场产业灾害,但是详细要如何改进,就是众说纷繁了。
站在他这个专业人士的角度上来看,李乐如果不是元首,到飞机公司去招聘个副总工程师,那是一点儿题目都没有的。
起首,进气降温的根基技术手腕是利用中冷器,但中冷器个头挺大、重量不轻,用在ME-109E这类小飞机上比较困难。
固然在利用MW50时DB发动机的数据还算能够,但MW50普通最多只能利用20分钟,是男人都晓得20分钟有的时候让人很难堪……
起码,能把4个发动机塞进两个发动机舱的德国工程师们,设想出一款堪比B-17的轰炸机来还不是甚么太困难的事情。
它挤占了本来安插发动机的贵重空间,当然这只是一个主要启事。
这些对峙逼死了一大堆本来简朴的兵器设想的“要求”,终究逼着德国机器设想师们把黑科技玩到炉火纯青,却华侈了最贵重的时候。
不过,李乐也晓得,在当时前提下,想要有效地提多发动机功率,最简练的体例有两种:增加发动机排量、增加进气压。
比如说战役秘密兼顾凹凸空,比如说更让人绝望的:让中程轰炸机兼顾爬升轰炸……
或者说,当他们发明用他们的技术忽悠不了你的时候,他们就会把你当作是明白人,并且不敢再等闲的忽悠你。
德国的工程师们要么就是拿出了几十年以后的不成生技术,要么就是选了一条看似平坦的不归路越走越远。
和面前的这些名流们勾心斗角,或者说在尽力的装出一副元首的模样的同时,做一些元首不会做的事情,明显是一件累人的事情。
起码近似那种无级增压器之类的技术零部件能够信手拈来,底子不是随便说说罢了,绝对算得上是了解精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