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4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轼下狱103天,几次靠近被砍头的地步。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言官、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的确,苏轼的平生曾有人用“霉”字以蔽之,乃至上升到风水上面,说他是“生在眉山,倒了霉运”。对于苏轼如许一个做过大官的文学天赋,并且在北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贬再贬的宦途怎一个霉字了得。但苏轼之所以是苏轼,不但在于他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宕,更首要的还在于他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萧洒。官贬便贬了,可也不会自怨自怜到像屈原那样去投江他杀,写出来的词极少有幽怨之作,仍然是那么的豪气冲天,对待糊口还是那么的主动,这也看出别人生境地的高远。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分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因为长途跋涉,旅途劳累,苏轼的幼儿不幸短命。汝州路途悠远,且盘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要求临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筹办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权势冒死压抑王安石个人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以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天子提出谏议。

暮年蒙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波折,平和地吟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草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波折、淡化苦痛的平和表情,磨洗了苏轼的豪宕词风。实际上,苏轼企图味伎俩写出本身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内心的开阔与气度的安闲。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苏轼下狱103天,几次靠近被砍头的地步。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言官、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