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太平之愿[第1页/共2页]
荀羡苦笑一声,摇了点头:“现在我已不再是甚么郡丞了,何先生还是称我荀县尉吧。”
何文俊望着匾额上的落款,问道:“您熟谙贾县令?”
“这是客岁的秋茶,味道还算纯粹。”何文俊笑道。
荀羡微微点头,向门口看了一眼,问道:“何先生,为何没有瞥见学子们上课呢?”
“是啊。”何文俊叹道,“短短几月,却已是物是人非,没想到荀郡丞来了邺邱。”
“听闻新县尉到任,特放了他们半日的假,前去驱逐。”何文俊解释道。
何文俊蹙了蹙眉,诘问:“厥后呢?”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重操琴弦,一串婉转的琴声便在这书房内缓缓响起。
何文俊端起茶杯,杯中茶水已凉,他悄悄放下,站起家来:“好了,牢骚发完了,书院另有事,我就先归去了。”
琴声好像山间清泉,潺潺流淌,让民气神安好;垂垂又变得激昂起来,好似千军万马奔腾,又似暴风暴雨残虐,让民气潮彭湃;终究,琴声垂垂停歇,仿佛风雨过后的安好,带着一丝难以诉说的苦楚。
“你坐着吧,本身家,没甚么可送的。”何文俊摆了摆手,排闼而出。
何文俊微微沉吟:“初时平和,似是对承平乱世的神驰,中间激昂,似是对乱世的气愤,最后又重归安好,似是对战役的深思,对逝去之人的记念。荀县尉,我说的可对?”
“神交已久,可惜无缘相见。”荀羡一脸可惜,“贾县令的事迹,我亦有所耳闻,他为官廉洁,不畏强权,实乃我等官员的表率。”
何文俊凝睇着荀羡,深吸了一口气,起家给他添了茶,而后便坐在那边,一言不发。
“我与群臣辩论,请皇上派人在邯城周边搜索那些东召匪兵,可惜,最后一无所获。”荀羡摇了点头,持续说道,“群臣以此参我有不臣之心,全赖楚相力保,才留下一条命。在京师大牢中关了几个月,数日前才俄然收到旨意,命我上任邺邱县尉。”
荀羡面露忸捏:“荀某何德何能,敢劳学子们如此礼敬。”
“荀县尉过誉了。”何文俊笑了笑,“鄙人常日除了讲课,便喜幸亏此读书操琴,也算是附庸风雅。”
荀羡收回目光,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法:“实不相瞒,就在你们前去青石县接回家人尸体的当夜,我偶尔获得了一封密信,信中详细描述了那些学子被劫杀的本相。因为牵涉到东召齐王,我便不敢自专,连夜进京面圣,将此事上达天听,没想到……”
何文俊的脚步微微一顿,目光落在那人的身上,一身青色长衫,身材苗条,面庞清癯,约莫四十岁摆布的年纪,眉宇间带着一股淡淡的书卷气。
荀羡微微皱眉,看着何文俊,语气中带着一丝警告:“何先生,朝堂之事,庞大多变,切不成妄加群情。”
荀羡一愣,顿时神采一变,赶紧呵叱:“何先生,慎言!”
“荀县尉过谦了,仅凭「青石清风」之名,便值得受此尊敬。”何文俊心念一动,拱了拱手,“荀县尉,恕鄙人冒昧,不知您因何会遭贬,来此任那县尉一职?”
“请。”何文俊当即引着荀羡进了书院,径直去了四宜斋。分宾主落座,亲身为荀羡斟了一杯茶。
荀羡放下茶杯,冷静打量起屋内的布局。超出满架的册本,终究逗留在了书房的一角,那边摆放着一架古琴,中间是一盆翠绿欲滴的文竹,显得格外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