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淮南三叛[第2页/共3页]
事件背景:正始十年即公元249年正月,太傅司马懿策动高平陵之变,诛杀大将军曹爽并把握朝政大权。镇守淮南的太尉王凌与兖州刺史令狐愚暗害,以为魏帝曹芳年幼,受制于司马懿,筹算迎立楚王曹彪到许昌为帝。令狐愚是王凌的外甥,他们舅甥俩都统领兵马,承包管卫淮南、防备孙吴的重担。王凌镇守扬州淮南,令狐愚担负兖州刺史,屯兵之地在平阿,与王凌地点治所寿春直线间隔仅约40千米,且楚王曹彪的封国虽在淮南,但居住地在兖州的白马,与寿春相隔约350千米,而白马所属的兖州是令狐愚的辖区,联络起来能够减少停滞、避人耳目。
-颠末:公元255年正月,天空呈现一颗彗星,向西北方向挪动直到消逝在天涯。毋丘俭与文钦大喜,以为是吉祥之兆,因而假传太后懿旨讨伐司马师,又将司马师的罪行写成檄文,传示各州郡,举兵背叛。毋丘俭与文钦勒迫驻守在淮南的各营将士,以及官员百姓全都进入寿春城,在城西设土坛歃血为盟,又各自调派儿子前去吴国作为人质,以调换吴国派兵救应。同年仲春,毋丘俭、文钦把老弱兵士留下来保卫寿春城,两人亲身统领六万雄师北渡淮河,向西推动到项县。毋丘俭驻扎在项县城中恪守,文钦率兵在城外游行动战。司马师得知毋丘俭、文钦兵变,调集群臣商讨征讨之事,朝议以为应当调派诸位将领率军前去征讨,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等人劝谏司马师亲率雄师出征。司马师服从,亲率中军十万人前去讨伐。司马师又调派镇南将军诸葛诞带领豫州的各路军队从安风津逼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带领青州、徐州的各路军队从谯县、宋县之间反击,以断绝叛军的退路。司马师本身率兵驻扎在汝阳。邓艾驻屯乐嘉,毋丘俭见邓艾兵弱,因而派文钦进犯,但文钦到后却发明司马师带领雄师到来,因而撤退。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追击,文钦军败退,因其子文鸯奋战才得以满身而退。也是这一战才导致司马师突发眼疾。此时殿中人尹大目追出试图劝降文钦,但遭文钦回绝。毋丘俭晓得文钦败退后乘夜逃脱,馀众因而崩溃,毋丘俭逃到慎县被布衣张属射杀,枭首被送到洛阳。文钦回到项县时雄师已崩溃,寿春又被诸葛诞占据,因而流亡到东吴。孙峻到东兴时晓得诸葛诞已占据寿春,因而退兵。诸葛诞派部将蒋班追击,斩杀留赞。
毋丘俭与文钦之叛:
王凌之叛:
诸葛诞之叛:
喜好答题:从始皇开端请大师保藏:答题:从始皇开端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 后续:王凌身后,司马懿带领雄师到达寿春,张式等人自首,兵变被完整安定。司马懿持续究查此事,楚王曹彪被赐死,与此事有关的人都被夷灭三族。朝议以为以王凌与令狐愚的罪过,就算死了也要被戮尸劈棺,因而命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宅兆,劈开棺材,暴尸三日,又把他们的印章和绶带、官服烧掉,将暴露的尸身丢进墓坑草草埋葬。为了根绝曹魏宗室再次参与兵变,司马懿命令将魏国宗室诸王都囚禁在邺城,派人严加把守,不准他们相互打仗。司马懿从寿春班师回朝,曹芳派太仆庾嶷带着符节,诏命擢升司马懿为相国,晋爵安平郡公,司马懿上书推让。同年六月,司马懿病重,梦到贾逵、王凌在梦中作怪,心中非常仇恨。同年八月,司马懿病逝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