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楷书四大家[第4页/共5页]
1308 年摆布(大德末、至大初)书:保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一期间的作品气势更加成熟,笔法更加自如。
楷书四大师之一: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师”;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合称为“颜筋柳骨”。
总之,欧阳询在书法艺术上获得了极高的成绩,对后代书法的生长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仕隋:祯明三年(公元589年),欧阳询养父江总入隋,他一同前去。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欧阳询出任隋朝太常博士,曾奉诏助越国公杨素撰《魏书》,杨素归天后此事中断。
1. 政治生涯:
代表作品:传世作品有《六体千字文》《妙严寺记》《胆巴碑》《洛神赋》等。《胆巴碑》字体端庄娟秀,笔法刚柔相济;《洛神赋》行笔流利天然,气韵活泼。
1299 年(大德三年)书(应伪,故宫博物院藏):该版本曾被以为是伪作。
仕唐: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欧阳询入唐,授给事中。同年,为开元通宝制词及誊写。武德五年,作为领修人率十数人撰《艺文类聚》,并作序。武德九年,兼任弘文馆学士。而后留下诸多石刻碑记。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欧阳询卒,享年八十五岁。
柳公权(778 年—865 年),字诚悬,京兆华原柳家原人,丹州刺史柳子温之子,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他是唐朝官员、书法家、墨客,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师”。
影响:赵孟頫的书法气势影响了明清两代的很多书法家,很多人都以学习赵孟頫的书法为根本,进而摸索本身的书法气势。他的《洛神赋》所表现出的书法艺术理念和技能,为后代书法的生长供应了首要的鉴戒和启迪,鞭策了书法艺术的不竭生长和传承。
1300 年(大德四年)为盛逸民所书: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此作是赵孟頫 47 岁时的作品,是他耐久临摹前人范本后融会贯穿构成本身气势的代表作,笔意委宛,遒媚多姿,几近完美。
2. 艺术成绩:
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号应方,乳名羡门子,别称颜平原、颜太保。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人,唐朝驰名政治家、书法家。他是复圣颜回四十世孙,文学家颜之推五世孙。其首要信息以下:
墨迹:行书代表作有《蒙诏帖》,气势豪宕雄逸,体势遒劲流丽,字形是非宽窄不一,或断或连,构成章法上的窜改;笔墨浓淡轻重有致,构成层次上的错落。别的,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帖札作品也备受推许。
2. 书法特性:
1297 年(大德元年)为清夫所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本和秋碧堂刻本。此中普林斯顿大学藏本结体宽博,能看到赵孟頫暮年学习宋高宗书法的根本,小我气势还未完整闪现。
绘画实际创新: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偶然”,窜改了北宋以来画坛古风颓废的趋势,使绘画转向朴素天然;倡导“云山为师”,夸大画家要正视写实根基功与实际技能;提出“书画本来同”,以书法入画,使绘画包含文人气韵;主张“以画为寄”,夸大绘画的内涵服从,将小我感情融入创作,促进了文人画的深化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