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初唐四杰[第4页/共4页]
3. 参与徐敬业起兵: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主。这年玄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当时是徐敬业府属,被任命为艺文令,掌管文书秘密。他草拟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在文中对武则天停止了狠恶的进犯,列举了她的罪行,写得极有气势。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唐朝墨客,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其平生经历以下:
骆宾王多次插手科举测验,但宦途不顺。唐高宗永徽年间,他成为道王李元庆的府属,但因耻于自炫才气,辞不受命。厥后担负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等职,又因获咎权贵,被谪出长安城,参军西域,久戍边陲。
1. 幼年成名:王勃自幼聪敏好学,六岁能文,文笔流利,被时人赞为“神童”。九岁读颜师古所注的《汉书》,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其着作弊端之处;十岁通读《六经》。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他写自荐信《上刘右相书》给司刑太常伯刘祥道,刘祥道奖饰他为奇才并上表保举。乾封元年(666年),王勃插手幽素科测验,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3. 詹事司直:永隆二年(681 年),在文坛魁首薛元超保举下,杨炯当上崇文馆学士,官阶连升数级。第二年,即 682 年,他被擢升为詹事司直,充弘文馆学士,掌太子东宫碎务,官阶正七品上。面对宦途的奔腾,贰内心镇静,创作了《庭菊赋》等文表达高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