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长孙抉择[第1页/共3页]
“二郎,妾身和你说闲事呢!那丽质该如何是好?冲儿又该如何办?”
刚躺下筹办补觉,体系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
“二郎,血亲联婚之事,妾身已经查实,公然如那敬川所言。百对结婚者,其后代心智不全者竟多达三成半。”
“千万不成!”李世民神采一变,仓猝放动手中的碗,声音中多了几分慌乱,“你气疾未愈,如何能长途跋涉?再者,后宫不能无你,朕更不能无你!”
但是,血亲联婚的结果摆在面前,她也无从辩驳。
长孙却神采安静,拿起桌上的《三百千》,柔声解释:“考校敬川品性当然首要,但造纸印刷,以及这教养册本的推行,才是妾身此行的重点。
李世民感慨敬川见地博识,长孙却更体贴女儿与侄儿的毕生大事。
“冲儿另择良伴便是。你是他姑母,这层亲缘旁人没法代替。至于丽质嘛……”李世民顿了顿,脸上出现一丝嘲弄的笑意,“朕倒感觉那敬川小子不错。”
趁着李世民喝粥,长孙皇后轻声将这几日的调查环境道出,神情间多了几分庞大与不甘。
环绕着这几组图纸,世人会商热烈,不时发问,敬川则一边喝茶一边解答,乃至还现场弥补标注,图纸上的每一笔都精准无误,透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匠心与才调。
若说敬川玩世不恭、不思进取,或者干脆是懒政荒怠,他或许还能信几分。但弹劾中的这些罪名……打死他都不信。
他想到的倒是苏记主仆一家。
晋阳起兵时,裴寂还算有点功绩,但现在却老朽昏庸,不但毫无建立,还掣肘政务。看来,是时候让他告老回籍了。
伉俪两人的存眷点明显不在同一层面。
更夸大的是,奏折后还附上了一份乡绅联名的控告状。
李世民气得不是弹劾内容,他是气裴寂这个老固执。
李世民望着长孙,笑意稍展,低声道:“还是观音婢知我。你且放心,朕定会措置安妥。”
“敬川?”长孙微微一怔,旋即恍然大悟——本来夫君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竟是在这里等着她!
再者,敬川幼年丧母,父亲早逝,不免脾气孤介。若无人指导,他纵有才调,也一定走得长远。”
直到夜色深沉,大师仍意犹未尽。
李世民看着爱妻,叹了口气,将两封奏折递畴昔:“瞧瞧这些上奏,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长孙当时还非常不解,伉俪二人乃起码有地拌了几句嘴。
“那得你们帮着着力才行。”敬川笑了笑,顺手又抽出一沓纸递给马周,“这是炼铁工坊的设想图,宾王兄多盯着点,别出了忽略。”
贴身大寺人阿难回声而去,李二这又重视到案旁放着的两本书——《三百千》和《语文·第一册》。
前些日子他亲身去过鄠县敬家庄园,那到处所管理得富庶井然,百姓安居乐业。敬川如许的能人,如何能够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思忖间,他拉过薄被盖上,闭目养神,几近是沾枕就睡了畴昔。
她言辞诚心,句句在理。李世民本想劝止,却发明毫无马脚。一时候,竟不知如何应对,只得叹了口气。
而长孙看着李世民的神采,悄悄一笑,眼底却透出几分笃定。
李世民风俗了“打工治国”的形式,这会儿正埋首于厚厚的奏折之间,眉头舒展。
罗艺谋反的风波未平,又传出凉州都督、长乐王李幼良残暴百姓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