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大唐:我都成刺史了,系统才激活 > 第31章 如何封赏

第31章 如何封赏[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杜如晦轻笑道:“贤弟莫非还不明白?敬川确切胸无弘愿,但正因如此,他才没有世家后辈的功利心,能心无旁骛地做出这些利国利民之事。若换作旁人,怕是早就将这些体例当作敛财之术了。”

李二放下书,捻动手中的纸张,缓缓说道:“炼铁、纸张、活字印刷、发蒙之书,再加上这标点标记,竟都是出自敬川之手。若他不是胸无弘愿,那便是真正的天纵奇才。”

何况,敬川的功劳现下也分歧适对外公布。

李二闻言,神采愈发凝重。他看着册页上的这些小小标记,缓缓说道:“这看似平常,倒是惊天之举。自古以来,句读讲究师授,读书之人必须由先生指导,才气辩白文义。可有了这些标点,便不需先生亲授,百姓也能自行读书识字。”

他转头又看看杜如晦,神情不定的问道:“如此盖世功劳,不亚于攻陷百座城池,吾当如何封赏?”

杜如晦在一旁也翻看《语文 第一册》,越看越心生佩服。

李二听罢,再也没有持续逛下去的心机。

他叹道:“这些内容编排得简练了然,用词浅显易懂,又配有丹青与歌谣。即便是最年幼的孩童,恐怕也能轻松记着。

他顿了顿,感慨道:“贤弟,敬川这小子,但是占尽了天时天时人和。他既能造纸,又能印书,还能编书,且字里行间,皆见教养之功。恐怕他本身都没认识到,本身所做的这些事情,若推行出去,能让万民受益!”

他缓缓说道:“贤弟所言极是。这等千秋功业,虽由敬川偶然初创,但要推行提高,若无朝廷鞭策,怕是难以真正风行。”

若大唐能让天下百姓读得起书,那便意味着豪门将不再被世家子把持,士人阶层将重新洗牌。这对李唐江山来讲,是多么的首要!

“克明所言极是。”李二听后对劲的点点头,转而又有些难堪:“只是吾膝下目前只要丽质尚未婚配,浑家本意是想将其许配于冲儿,表兄妹结婚来个亲上加亲。”

敬宽现在腿肚子都直抽筋,但还是壮着胆,故作平静的解释了一句。

李二笑了笑,语气降落却意味深长:“就依杜兄所言。敬川这小子虽闲散,却不痴顽,只需略加点拨,想必他明白如何挑选。只要技艺能传下去,流入官方,便是千秋大功。”

他深思很久,俄然有了主张:“敬川此子虽无弘愿,倒是绝代奇才,据某所知,他早已年满十六,却尚未婚配,贤弟不如……”

十六岁的国公,还不得把魏老喷子等言官气死在朝堂之上。

杜如晦拥戴道:“贤弟所虑极是。不过此事若留在敬川庄上毕竟是华侈。不若也由皇后掌管的内府出面,与敬家合作,潜移默化地推行这些技艺与册本。如此既能保全敬家的颜面,也能让这些发明为朝廷所用。”

杜如晦听后,心中亦是波澜涌动。他明白李二的这番话,绝非空谈。

杜如晦点头道:“贤弟所见极是。这标点虽小,却让册本更加浅显易懂,乃至能让乡间孩童自行发蒙。若这体例提高,朕推行义学之策,必事半功倍。”

李二还是有些思疑,但还是叮咛道:“克明,归去后探听一下,如果究竟如敬执事所言,此事就按你说的办。”

李二听后将信将疑:“另有这类说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