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兴纲立策[第2页/共2页]
中间,韦珪轻手重脚替他改换灯盏,眼波温婉,不言不语,却也听得清楚。
夜深了,宫灯如豆,照亮结案上一摞摞奏章。
深夜一令传出,羽檄疾飞,如星火燎原,一纸策纲,直送长安,震惊朝堂。
“国以粮为本,民以教为纲;策以五年为期,纲以十年为纪;设国策院,立政绩考;循百姓之需而定国政……好,好,好!!”
长孙皇后却已回身负手而立,望向窗外绛州春光正盛,轻声自语:“敬川这小子,恐怕真要改写这大唐的命数了。”
薛德音看完“绩效考核、民本调控”条目,更是大为叹服:“天子之政若能如此,何愁不能万年承平!”
五位大唐栋梁齐至,一见皇后亲临,皆寂然见礼。
“至于调控与保障,则需设置‘国策院’,专门谋政研策,按期订正方略,使其不脱真相、不脱民意。”
喜好大唐:我都成刺史了,体系才激活请大师保藏:大唐:我都成刺史了,体系才激活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她眼神凌厉如剑:“待定稿后,羽檄急发,传至长安。圣上若见此策,当可知我大唐之但愿不止在庙堂之高,更在官方之实。”
宣泄完对敬川的不满,他重新将重视力集合在面前这份《总纲》上:
他语气俄然一转,冷哼一声:“如果敬川真敢让她们母女受半点委曲……哼,不消皇后开口,朕第一个不承诺!”
长孙皇后沉吟很久,终是长身而起,行动缓缓,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皇后气势。
李二看了她一眼,略点头:“多亏你在宫中帮衬,观音婢放心才得以远行。”一句话,既必定了她的慎重,也显出帝王心细如发。
敬川却只是笑笑,淡淡道:“若真能如此,非我之功,是民之幸。”
“臣等拜见皇后娘娘。”
李二一听,顿时一震,腾地起家:“甚么总纲?”接过文卷,本来只是顺手一翻,可眼神在落到内容之际——立马变了。
她明白,皇后才是中宫之主,而本身这位贵妃——更应是良佐之辅。
“而若问如何履行?则有四法:一曰政令下达,分层兼顾;二曰督责严明,奖惩清楚;三曰官方参与,鼓励献策;四曰按期考核,绩效为据。”
长孙无忌沉吟不语好久,终究也点头道:“此策,确有大略。”
话音落,厅堂沉寂无声。
她出身京兆韦氏,家世显赫,虽暮年盘曲,又是二婚,但自嫁入宫以来,深得圣宠,却从不争宠邀功。
他连道三声“好”,冲动之意溢于言表,旋即沉声喝道:“来人——召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褚遂良、李靖、李积,速至丽正殿夜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