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心动的百姓们[第1页/共2页]
只是在客岁的时候,那些已经报名去了饶乐都督府的人,也没见有甚么音信返来,问本地的村长和族长们。
但是本地的浅显百姓们很少有闻风而动的。
先前延津州金矿的动静就像是第一阵风,固然带走了本地的很多游侠和盗匪这些野心勃勃,心机活泛的人物。
没让他们等太久,朝廷下达了号令,将最开端在河北道推行的那一套政策,正式颁告天下。
这些人都感觉去了饶乐都督府的能够是回不来了,本地天寒地冻的,恐怕一个夏季就冻死的七七八八了。
更何况,现在李恪的政策是,凡是情愿报名屯垦的人,朝廷都会同一安排他们在路途上的食宿,也就是说这些人压根不消担忧本身的盘费题目。
能够客岁他们的糊口还好,能过得去,但是到了本年,环境突然变坏,钱都被地主们挣走了。
他们在心中坚信,那边就是一方膏壤,只要去了饶乐起码能混个温饱,必定比在故乡好太多了。
在那些处所,多得是无地的百姓,整日挣扎在温饱线以下,勉强活着。
如许的苦日子他们也不筹算过了。
他们如许的老黄牛,在本地辛辛苦苦耕作一整年,到头来也落不到甚么钱。
以是这件事,也只是给关中的百姓们多增加了一个谈资。
朝廷的税赋固然不高,但耐不住有小吏到处搜刮,并且地主们对他们的剥削也是毫不包涵。
以是高利贷债务,朝廷一概不承认,并且严禁官方构造高利贷发放。
也因为此,这些人一向都没有甚么动静。
能够忙了一整年,眼看本年粮食多收了三五斗,可最后一看,竟然还倒欠地主家上百钱!
本来人就还年青,内心另有着对外界夸姣糊口的神驰。
要晓得,他们的身上可都是欠着地主家的债务的。
跟着这道政策一同奔赴天下各地的,是徐达和程知节他们部下的二十万兵马。
明末的时候,不也是有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因为‘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么一句简朴粗鄙的标语,投奔了闯王李自成吗?
当他们看到饶乐的鼓吹丹青和鼓吹语的时候,那是心痒难耐。
如果放在以往,他们独一的挑选就是卖儿卖女卖老婆,乃至把本身也卖给别人当仆从。
不过,就算是晓得了这个动静,这些关中人,也并没有特别冲动。
他们成了负债累累的穷户,已经无路可走的他们,不往饶乐都督府搏一搏,还能如何呢?
可现在一看,好嘛!
但是现在饶乐、安东的这些动静传来以后,他们欣喜的发明,本身另有别的路能够选。
毕竟朝廷已经提早发放了耕具、种子这些,总不能让朝廷亏蚀吧?
他们又不是真的无路可走了,非逮要往万里以外的辽东,追求活路。
但是跟着时候的退役,当这些传言和画着夸大丹青的纸张也传播到关中以外后,环境就略微有所分歧了。
如许的政策,他们也不是不能了解。
朝廷招募移民的动静,自前两年就一向在鼓吹了,露布上写的清清楚楚,报名去饶乐都督府移民的人,必须先跟着屯垦兵团共同劳作三到五年。
但是现在,从关中传出来的各种动静,让这些失地农夫和耕户们再也坐不住了。
朝廷会给他们分发耕具和种子,也会供应屋子、衣服等根本的东西,独一的要求就是插手了这些屯垦兵团,就必须为朝廷免费干上三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