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祸福相依[第2页/共2页]
若不是有粮食庇护价政策,恐怕粮价能飙升到千文一石,到时候不晓得要饿死多少人。
李恪趁此机遇,策动朝堂的力量,主动找上这些受灾百姓,将他们迁至辽东一带,包管他们的保存。
能够设想,这些灾害,给初生的大唐带来了多么沉重的打击。
就算最后修完,另有很多人,李恪也毫不惮于将他们耗损在修通西南的栈道上。
实在如许的气候灾害,只是地球进入小冰河期前的一个小小调剂。
可正所谓祸福相依。
既然人都被少府吃下了,地少府必定也不会放过,
现在因为李世民早早退位,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十年中气候的狠恶窜改,全数都要看李恪的了。
李恪想要缓口气,只能从高句丽打劫了。
并且在这期间,李世民还能吊打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等国,交给李治一个国力相称薄弱的老迈帝国。
少府给的报酬还是很优渥的,包吃包住,一天三顿饭,这就是他们之前想不到的优惠了,更何况每个月还会分外给他们发三十文钱。
别看高句丽北方多山,但是南边确是大块的冲积平原,出产的粮食并很多。
这场灾害,给大唐带来的也不但单是好事。
固然海内仍旧在罹难,但攻打高句丽的战事,可一向没有停下。
自从贞观年开端,整整二十年时候,汗青上的李世民一向在面对水旱蝗灾的打击。
只要跟朝廷签订左券,朝廷承诺将他们接收到少府中。
四年,关内还是大旱,而许、戴、集三州大水。
二年春,关内诸州大旱;
李恪迫不及待的唆使到,高句丽海内的壮劳力,起码要抓一半以上,送往大唐境内,整修各地的沟渠,以防再次呈现水灾。
可谓是一举数得。
李恪固然不清楚接下来另有没有水灾,但做好防备办法,老是好的。
只如果能吃的鱼,那还能顾得了那么多?
可谁又能包管,此次黄河就不会出事呢?
通过史乘的记录,很轻易就能看到气候窜改的一些头绪。
上面写的清清楚楚,此次的收成庞大,粮食算是临时不愁了。
但是,这些都是汗青了。
三年秋,六辅之地及绵、始、利三州也是大旱;
就是女的也不消担忧,少府里多得是织机,正需求人手呢。
幸亏,在贞观年以后,像这般大型的天然灾害,垂垂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