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祸福相依[第2页/共2页]
这场灾害,给大唐带来的也不但单是好事。
就算最后修完,另有很多人,李恪也毫不惮于将他们耗损在修通西南的栈道上。
如果另有浩繁无地农夫,或者游侠在关内,恐怕官方就要有小范围暴动了。
男的能够去矿山挖矿,也能够去重修黄河大堤,或者去工坊里做工。
贞观元年,河北、山东诸州大旱;
海内的各处工程,都还需求用高句美人当劳力呢!
通过史乘的记录,很轻易就能看到气候窜改的一些头绪。
三年春夏,关内诸州复旱,膏雨愆应,田畴废业……
可谓是一举数得。
只要跟朝廷签订左券,朝廷承诺将他们接收到少府中。
全部关中、东都四周诸州的农业,还是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按照过后朝廷的统计,全部关内道和河东道,受灾人群高达数百万人。
起码有上万顷良田因为水患、水灾,变得颗粒无收。
以是,李世民能被后代的诸多人物们以为是千古一帝,也就理所当然了。
二年春,关内诸州大旱;
后代的元朝,花了数百万汉人的生命,才修通连接云贵川等地的驿站体系,如果李恪想要在大唐这个时候打通西南,侧面威胁吐蕃,如许的办法,也是少不了的。
固然李恪动员了如此庞大的力量,修建了很多水车,可在长达数月的天然灾害面前,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自从贞观年开端,整整二十年时候,汗青上的李世民一向在面对水旱蝗灾的打击。
三年秋,六辅之地及绵、始、利三州也是大旱;
李恪专门再去嘱托洛阳本地和工部的一些官员,务必看好黄河大堤,果断不能让大堤被冲开。
现在因为李世民早早退位,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十年中气候的狠恶窜改,全数都要看李恪的了。
可谁又能包管,此次黄河就不会出事呢?
要不然大唐能够到了来岁还是会缺粮,那就会真的成了连绵几年的饥荒了。
四年,关内还是大旱,而许、戴、集三州大水。
常遇春、徐达等人也确切给力,在大唐水灾和水患结束的同时,火线的捷报,也已经送回了长安。
又有长孙冲等人,带来的十几条鲸鱼,和其他数万石渔获的弥补,起码能包管人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