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时代变了[第2页/共2页]
“所谓正大光亮,就是指的陛下的行事,陛下公布的法律是国朝法度,无需用机谋来测度他的情意。”
看出了郭威的不解,魏征笑着给他解释道。
“你晓得我现在最佩服天子哪一点吗?”
魏征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王阳明的心学和后代很多人了解中的心学是两码事,所谓的“知行合一”也毫不是甚么实际和实际相连络。
为了改良这类环境,才有了周敦颐、二程、朱熹等人一步步改革儒学,别管后代的人们如何攻讦理学。
“一个期间已经畴昔了!”
因此如果希冀王阳明能把儒学改革成他李恪想要的模样,恐怕还不如直接把《管子》从旧纸堆中扒出来。
魏征悄悄扫过这纸密报,信心实足的说道。
以是张居正等人都看心学不扎眼,对心学实施打压。
本来他们已经占有了最好的地盘,却尤嫌不满足,将交税的压力转移到普通的农户身上。
固然一堆实干派,都不是很喜好这两门学问,可宋明两代佛门大兴,大家都巴望有些出世之学,依托心灵。
现在李恪细心想来,他当初但愿王阳明去改革儒学,有些草率了。
魏征很快就安排郭威等人,去监督崔氏、李氏各家的分炊事情,另有他们开释出来的奴婢,都被魏征收敛,安排到东北一带,编入屯垦兵团。
就像是专门为了证明魏征的判定,两人正在扳谈的时候,一名小吏仓促来报,清河崔氏屈就了。
民气不敷蛇吞象啊!
以是自昭宣以后,处所大族权势与日俱增,渐渐演变成现在的这些士族,这玩意对朝廷的统治来讲,的确是一颗毒瘤。
这些人,他们这些大户里最多了,乃至有很多人都是世世代代专职的木工、石工等,就为给主家干活。
“戋戋清河崔氏,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魏征的话里有些鄙夷的意味,他也确切不太能瞧得上崔氏,他们族中人才实在少得不幸,还这么不识相。
反倒是以往他们这群朱门大户,喜好偷税漏税,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允!
“请尚书示下。”
不管如何说,《管子》一书中都包含了朴实的政治经济学,多读读这本书是没甚么弊端的。
“刻薄有度,正大光亮!”
这才有了前面王阳明重立心学,在理学之上修修补补,但毕竟没起到太高文用。
心学、理学本就是一棵树上的两个枝丫,离得还很近,都是将本来好好的出世之学,改革成了出世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