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奖励到手[第1页/共2页]
大唐的边境太大了,内里的耕地更是数不堪数,只要李恪能暂缓对外战事,深耕几年,带来的回报绝对高于比年交战,开疆扩土的回报。
能够是李恪愣神的时候太久,袭人不满的撅着嘴,悄悄晃了晃李恪。
鞑清当时候有上亿人丁,就凭着这两样作物,还让底层的百姓勉强活了下去。
有了红薯。土豆,这些东西,他就能包管治下的子民吃饱,至于其他的总要一步一步的来,他还年青,不急于一蹴而就,时候还多着呢!
这也是房玄龄死力促进的,这两年大唐持续征发了将近六十万人次的兵马,对粮草的耗损极大,乃至形成了国力亏空。
羊毛能够用来纺织,能够说是夏季必备的保暖衣物,更何况草原上另有那么多矿产,固然游牧民族不能善加操纵,但是不代表中原的农耕民族不能操纵。
手中多出来十万精锐,说的底气又足了几分,另有两名良将。
宰相这些都没有停止变动,他的这些行动也是让大臣们松了口气,他们最怕的就是李恪刚一在朝,就大肆汲引亲信。
只要把大唐的文明轨制切实在实的落实到草原上,就现在这群突厥人、奚人的文明形状,如何和大唐比?
因此补给线越拉越长,粮草补给会变得非常困难。
李恪按捺住心中的冲动,冷静念到。
接下来的目标,就是高句丽了!
自从李恪逼着李世民‘涵养身材’,到了现在朝中的动乱垂垂平复了下去。
“恭喜宿主获得名将常遇春、徐达。”
“恭喜宿主获得土豆、红薯良种。”
只要大唐内部不先出乱子,李恪感觉这些处所就很难再逃出大唐的掌控了。
其他的东西,李恪就先放在空间里,筹算等着少府的人返来了,再行支付,由他们来研讨推行。
这也是因为李恪没有大刀阔斧的鼎新朝政,而是把本身从吐谷浑带返来的臣子们,都安排在不太起眼的位置,或者是中书省的小官,或者就是派到处所。
吐谷浑这才多久,底层就有那么多民气向大唐,忠于李恪了,换成高句丽这些处所,他们又能撑多久?
李恪迫不及待的把这些嘉奖全数支付了,让徐达、常遇春带着精兵到草原上,先扫荡一圈草原再返来。
李恪信赖只要本身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必定是能把草原上的民族异化的,就连满清都能做到这一点,没事理大唐反而做不到了。
袭人有些幽怨的说道。
“无事,只是一时走了神。”
“恭喜宿主获得明军十万。”
可如果换成农耕民族出兵北上,费事就大了,草原上没有粮食,牛羊虽多,但也不必然每次都能赶上。
有了水泥,他不消担忧修路过分破钞民力,将来大唐打到哪,路就会修到哪!
不过这也是普通的大臣们的设法,在李恪看来,草原也是一个天然宝库,全都是牧场,能养牛羊,中原最缺的就是耕牛,如果能够从草原获得耕牛,对中原也是一种好处。
两名文臣,李恪从速让他们来到了长安,到荀汉府邸上,由荀汉保举他们。
现在就连战事也只剩下西北还在用兵,平常剿灭草原,动用的兵力也未几。
“恭喜宿主获得名臣张居正、王阳明。”
李恪的心很大,汗青上唐朝的版图远远不能满足他,ri本、吐蕃、中亚、东南亚他一个都不筹算放过。
“殿下既然有事,还是去忙您的大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