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低到令人震惊的大唐粮食产量[第2页/共2页]
这也是李承乾为甚么听到亩产400-500唐斤会这么冲动了。
“太子稍安勿躁,另有红薯没说呢。”
是真的粮食不敷吃,乃至衣服不敷穿。
北方粟米的亩产,按照《新唐书·食货志》记录“一顷百亩,出米五十余斛(石)。”也就是说粟米的亩产为5斗多,唐的1石约为现在的42公斤。
调即户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绵三两。如果缴布,则加1/5,即二丈五尺,麻三斤。
亩产400-500斤对现在的大唐来讲,绝对是神粮!
“产量比玉米还大?”李承乾非常惊奇。
“大抵一千来斤吧。“赵峥说了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
后代宋朝得益于曲辕犁的提高推行,稻米亩产也仅仅从隋唐的157斤/市亩,晋升到220斤/市亩。
唐朝的均田制承接自北魏,普通为了包管税收能普通交纳,会有20亩桑田,10亩麻田。
庸即力役:每丁每年退役20天,闰年22天。如果不平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一天折合绢三尺,称为庸。
“普通来讲应当有个400-500斤吧”
“红薯属于一种辅粮,长处是能够种在比较干旱的坡地上,并且产量很大,比玉米高的多,不过是湿重。缺点是不耐储存,并且多吃会烧心,还会反酸水。”
现在小麦不过亩产一石约70唐斤,稻米1.5石,约105唐斤出头。
也就剩33石,2000多斤粮食。
李承乾将赵峥引入坐后问道。
“一亩能产出多少?”李承乾迫不及待的想晓得红薯的产量环境。
“对,这个种作物成活率也高,它能够通过扦插成活,有点近似于土茯苓,主如果吃它地下的块茎,但是这个饱腹感很强。是一种优良的辅粮。”
“是新作物,但是还不肯定产量的多寡。只能算是先试种吧。不过应当会比粟米要高产很多。”
“孤听闻赵校书此番莳植了新的作物,孤非常猎奇啊。”
只要不是大灾年,根基不会在呈现因为小小的灾情自耕农就不得不卖地或者找大地主存款乃至易子而食了。
普通红薯的亩产大抵是3000-4000斤(烟薯25号不是高产种类),遵循唐亩和唐斤这算下来大抵是2000多斤的亩产。
李承乾猛的站了起来。
这才哪儿到哪儿,还没说红薯呢,一个玉米就让你这么冲动,再说红薯你不得跪了?赵峥暗道。
也就是说唐朝种100亩地(唐亩),不过3500多唐斤的粮食产出。
“是赵校书来了。”
35石,一年还需求交税2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