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风口浪尖上[第2页/共2页]
阎立德躬身,道。
在场世人面上的神情也都变得凝重起来。
毕竟,兄弟俩更担待点事,若换做他们略微说错上一句,那极有能够在以后将面对李世民的雷霆之怒。
但这也只是表象罢了!
六部尚书齐声应道。
“当然,这也是做给那些豪族和天下人看的,背后里却外紧内松,随李泰这小子折腾便是。”
说点最直白的,就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的长孙氏。
只是,有了之前承包制的朱玉在前,一时他们也不好说些甚么。
不管鼎新科举制,还是设置大唐农科院,医学院其本质说白了就是花明天的资本培养明天的人才。
但场中的沉寂没过量久,终究还是由礼部尚书李孝恭突破。
听到李世民竟筹算将如此首要的事交给李泰后,除了阎立德外别的五位尚书神情各别,相互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相互脸上看到惊奇的神情。
在听完李孝恭这番话后,李世民也不由堕入到很久的深思当中。
当那些受灾流民能吃上一口饱饭,灾荒过后便回到各自户籍地点地,这就能持续源源不竭的为大唐国库供应稳定的税收,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现在,前后颠末魏王纸,活字印刷术,鼎新科举制,曲辕犁包含当今的承包制已让李泰那小子站在全部大唐的风口浪尖之上。”
盐铁官营,这是历朝历代都将其紧紧掌控于朝廷。
何况,就像前次李泰跟本身所谈的那样。
这条路如果打通,那无异于引水开源能为大唐王朝源源不竭的带来人才。
“臣遵旨!”
“如果二郎你还将炼铁作坊全权交由李泰去措置,那恐怕那小子将会成为天下统统豪族的众矢之的。”
“那依皇兄之见,此事该如何措置?”
“虽从延康坊来看,其扶植起来的也只要寥寥数个工坊罢了,但要夸大一点的是,二弟你但是让李泰那小子对延康坊的炼铁工坊有着绝对掌控。”
毕竟,能打脸李世民脸的魏徵已告老回籍了,褚遂良也不在这,他们也只能打着哈哈先对付畴昔。
不然,就崔烈前次在朝堂之上蹦跶来,蹦跶去的,李世民早就让千牛卫拖下去斩首示众了。
李孝恭这话虽直,但却很在理。
李孝恭这番话一样也是在场几位尚书大人的内心话。
让这个本来看上去‘离经叛道’的战略,一下变成了锦囊奇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