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大唐新秩序 >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第1页/共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契丹人精准的弓箭点射下,城头守军不敢露面,契丹人很轻松的就在城墙下架起了十多具简易木梯,一个个契丹懦夫攀爬木梯而上,随即跃入城墙。因为年久失修,燕郡城的城墙上尽是坑洼和凹洞,城墙又低矮不堪,因而很多技艺矫捷之辈干脆口含兵刃,徒手攀爬起城墙来。依仗着小我攀城的才气和武勇,契丹人等闲就登上了城头,并在城墙上紧紧立住了阵脚。

当着燕郡城中数千军民的面,救兵主将在城下被契丹人阵斩,这一残暴究竟极大的打击了守成军队的士气。牟利毫不断留,当即命令攻城。低矮残破的城墙那里放在契丹人的眼里,他们在交战中早已学会了如何攻城。固然没有中原汉人那种大型攻城器具,但这座燕郡城是绝对难不倒契丹人的。

如果放在常日倒也罢了,大唐内部也是一番乱象,天子孱羸,诸侯纷争,哥俩谁也别管谁的事儿,你玩你的烽烟四起,我过我的纸醉金迷,也算各得其所。但是现在却出了个契丹,渤海国顿时就环境不妙了。跟着契丹各部的轮番东进,渤海国明天丢一块草场、明日失一座城,虽说本国的地盘至今未有毁伤,但背着大唐偷摸腐蚀而来的地盘却日渐被契丹人蚕食得不成模样。

城头上充满了守军,他们身着唐礼服色、手持唐制横刀和木枪,就连城楼上有力飘垂着的将旗也与唐军类似,半弧形的团旗前面飘荡着几缕析羽,若非旗面上绣着弯曲折曲的靺鞨文,看上去便与中原的大唐普通无异。这就是统统袭抄唐制的渤海国,渤海人崇拜大唐、学习大唐,接管大唐册封,遵守大唐统领,不但深受大唐文明的感染,就连朝政军制也一概因循大唐。后代高句美人自以为是汉文明正朔的思惟本源,便来自于此。

牟利挑选在西林夹沟突击怀远军,是为了更好的埋没本身的行迹,这片低缓的丘陵能够给伏兵以有效的掩蔽,令契丹马队的进犯达到最大的俄然性,并且让他也如愿以偿达成了绕过靺鞨人前队马队主力、自后建议冲锋的战术企图。

一战而定营州,这是牟利最期盼的成果,此次东征已经迟误得太久,也到了和阿谁跑到了白狼山四周的弟弟算账的时候了,品部只能有一个俟斤,这个俟斤将由部落诸长老推举产生,这是契丹人千年以来的固有传统,任何人想要私行违背这一传统,都要支出血的代价,哪怕是亲兄弟也一样!

营州中部,柳城以东,辽西故郡。

牟利带了一千名正兵和统统的挞马精锐出征,每人装备双马,以包管战力的可持续性。他领军绕着城外兜了一个大圈子,避过燕郡守军的视野,然后向东急行军进步。同时,他命令游骑封闭燕郡四门,完整掐断燕郡守军对外联络的通道。其他的辅兵都留在了燕郡城下,他们将虚张阵容,震慑燕郡。

仓猝赴援的怀远军在间隔燕郡另有三十里的西林夹沟遭受了契丹马队的突击,突击来自于身后,而怀远军的警戒方向则是火线。卖力殿后的几百名步兵在校尉的批示下仓猝之间回身向后,尽力摆列出一个方阵来试图抵当。但此时的渤海国早已没有了当年海东盛国的鼎盛气象,靺鞨人也落空了当年大败唐军勇武军威,不但阵型稀松,士卒也胆魄全无,再加上急于赶路而导致的军卒颓废不堪,在数十名契丹挞马的第一轮冲杀下,殿后的数百名步兵便做出了统统末代国度军队的共有行动,毫不踌躇的扔下兵刃旗号四散奔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