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东宫案(二)[第1页/共3页]
李清又转头忙对王昌龄歉然道:“这两日太累,不知不觉便睡着了,内人也不叫我一声,让玉壶兄久等了。”
杜甫客岁自齐鲁返京插手科举得胜,未能考中进士,他身子薄弱,不能肩挑手扛,且无一技之长,后代又多,糊口日渐宽裕,靠朋友布施为生,前日,老友王昌龄俄然奉告他,有人愿聘他代为措置案牍,聘金颇丰富,杜甫虽狷介,但有支出养家总比向朋友伸手强,他考虑了两日,刚作了决定,偏巧明天一早李清升官的动静便在长安传开,杜甫也非常动心,为沙州都督兼刺史措置案牍,不就是他的幕僚吗?
“莫非是杜甫?不好,被李琳看上了!”
李清的年青和谦恭都让杜甫有些惊奇,他仓猝回礼道:“李将军太客气了,杜甫担不起。”见李清笑容亲热,脸孔驯良,杜甫也渐去了拘束之心,他俄然又想起刚才李清之言,转头对王昌龄笑道:“少伯兄几时又被称为玉壶?”
李琳的眼睛里闪着一丝难以发觉的笑意,摇了点头,却对杜甫笑道:“杜先生请暂留一下,我有几句话要对你说。”
可李清却感受手上却俄然多了一支小纸卷,贰心下凛然,亦拱手笑道:“那就费事殿下了!”
李静忠眼睛微眯,缓缓地点了点头,随即催马车拜别。
“我去你府上找你,你家人说你刚走,往曲江池去了,咱家好轻易才追上,可累死了。”说到此,李静忠悄悄拍了拍胸脯,仿佛他是跑马拉松追来似的。
“嘿嘿!细雨女人变内人了吗?可喜可贺,是我让她不要唤醒你的。”
再看右首男人,粗看似五十许,但细看却只要三十出头,时已至初夏,他还穿戴春寒夹祅,头戴粗麻介帻货,显得非常寒酸,他面色惨白,脸庞削瘦,但目光清澈湛然,嘴唇棱角非常清楚,好像刀凿斧锉,腰挺得笔挺,正侃侃而谈。
李静忠伸手拉过李清的手,笑容仍然明丽,“也没甚么,太子殿下只想问问你几时搬到新房去,他会派东宫侍卫来帮手。”
王昌龄瞥了李清一眼,佯怒道:“这称呼是他独占,当日我在仪宾为县丞,他为主簿,现在我为布衣,他却为都督,可见彼苍何其不公?”
李清见王昌龄神采不豫,手一摆,止住他的话头,对杜甫笑道:“杜先生身边朋友浩繁,可否给我先容一个有才学的朋友?”
大街上人未几,二人纵马前行,穿过安仁坊,向长安西南而去,行至朱雀大街,李清俄然听到前面有人在叫他,一转头,只见一辆马车飞奔追来,车窗上暴露一张白胖的笑容,在冒死地挥手,倒是太子李亨的贴身寺人李静忠。
李清连声催促,但李琳却叫住了他,“莫非贤侄也要去插手曲江诗会么?”
李清哈哈一笑,“我部下无人,你们这帮老吏天然要跟我去。”
杜甫与王昌龄对望一眼,一起抚掌大笑,“恰是此人!”
李清又惊又喜,高适厥后任剑南节度使,非普通墨客可比,得这报酬部属,是本身的荣幸,急道:“我也久闻其名,不知他现在在那里?”
右首之人古铜肤色、桔皮深纹,好像乡间老农进城,便是细雨口中的王大爷王昌龄。
不比及近前,李静忠光辉的笑容就足以将全部朱雀大街照亮,可在李清看来,他的笑容里仿佛还多了一分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