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1页/共6页]
他取出奏折。高高举过了头顶,一名寺人下来接过,转给了李豫,李豫一边翻看一边听着他地陈述,“这几日,臣从各个渠道汇集来地环境来看,长安地粮食状况确切不容悲观,太仓地存粮约七十万石,这内里约五十万石是募兵用的军粮,不能动,其他要对付百官禄米、宗室开支,另有灾黎赈粥,以是臣最多只能划拨五万石到常平仓去,这五万石对平抑粮价实在是车水杯薪,再让我们看一看长安市道上地存粮,从西市各大粮肆和各坊市集合的存粮来看,最多也只能支撑五天,并且现在每日涌入长安的原市民及饥民就达两万人以上,从昨日起,各粮铺已经呈现了惜售,暗盘上的粮价已经冲破每斗一千五百文.
公然,苗晋卿说出了让他最担忧的代价,“八百文!”远远低于暗盘价,如许一来,官府当然收不到粮食。
不过因李清出身户部,又主抓过盐政,以是他所晋升之人大多是他之前的部属。比如盐铁监令第五琦被汲引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晏接任盐铁监令;原户部侍郎崔涣则升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挤身相位,如许一来便使得户部之人无不扬眉吐气。乃至平时和人说话之时,嗓子也大了几分。
“八百文收一斗,一石就是八贯,传闻之前李琮一个庄园的存粮就不下万石,若他家人交出来,我哪有这么多钱来收粮?再说粮价若降,我岂不做了亏蚀买卖!”
“臣反对李詹事所言!”朝班里大步走出一人,恰是户部尚书第五琦,他满脸不悦地瞥了李泌一眼,向李豫躬身一礼道:“陛下,请准臣发言!”
李豫原定他为吏部尚书,但因为右相李清果断反对,说李泌本来不过是翰林学士,毫无职事官地资格,一步便为尚书之首。恐怕百官不平,裴宽也劝李豫应多考虑功臣、老臣,万般无法之下,李豫只能和李清达成让步,按常例由右相李清来任吏部尚书,李泌只能退一步,做了太子詹事。却留了个尾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刚及五更,霹雷隆的鼓声便在长安城内响起,固然这第五次早朝,但长安的百姓们仍然感到非常奋发,他们一样随鼓而起,开端了新的一天。
“陛下,臣也是老户部了,臣晓得长安地存粮固然严峻,但也绝非象苗侍郎所言。只能支撑几天,现在是六月尾。按畴昔的经历。臣觉得起码还能对峙两个月,关头是多寡不均!”
李豫见他出来反对,心中悄悄叹了口气,李泌越了权,看来要惹公愤了,本身只想让他出头,却有点欠考虑了,货币法度的制定本来就是户部的事,现在第五琦要说话,他又不得不准,李豫只得勉强道:“第五爱卿请讲!”
韦见素摇了点头,对李豫道:“陛下,若再不采纳有力办法,恐怕长安会产生民变,这将极大减弱陛下的声望。”
李清等人退回朝班。大殿里一片沉寂,刚才地一场比武。很多大臣都有点看出了端倪,皇上是成心让李泌主导此次朝会。却被李清反击了归去,世人都不由为李豫悄悄担忧。这才上位几天,便想走本身的路。毕竟还是嫩了点啊!
李豫点了点头,“既如此,就抓紧时候开端朝议吧!”
现在就是如许,眼看苗晋卿先迎了上去,其他几个大臣皆识相地退下,李清可不是杨国忠,不是围上来的人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