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叛军汹汹出蓟门 官军弱弱守孤城[第1页/共4页]
安禄山又命其大将武令珣等,率兵南下,但愿攻略南阳各郡,攻打江汉。
早在背叛前,安禄山就早已经做有经心的安排。
保卫盔甲库的将领,竟然回绝了封常清支付盔甲的要求。封常清的将士,竟然没有获得完整、安稳的铠甲。
9
安禄山见东都洛阳沦陷,信心倍增。
即位典礼结束今后,安禄山才命史思明、蔡希德等将领率军,前去攻略河北各地。
4
此前,大将高仙芝死守潼关,遭寺人边令诚等奸佞诬告致死,守关将士,气愤痛恨,兵无斗志。
封常清命令,当即拆毁洛阳北边黄河之上的河阳桥(在今河南孟州西南),以禁止叛军,从北面打击东都洛阳。
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至十仲春十三日,攻占大唐东都洛阳,仅用了三十五天时候。
然后,封常清派兵,进军虎牢关(今河南荣阳汜水镇西)等险要之地镇守。
封常清无可何如,无计可施,只得丢弃东都洛阳,西奔陕郡,与金吾大将军副元帅高仙芝一道,退守潼关。
安禄山命大将蔡希德,率万余人声援河北,攻陷了常山郡,杀太守颜杲卿。
安禄山叛军对官军的守势减弱了,这给了大唐朝廷,以喘气和反击的机遇。
见北京副留守杨光翙被安禄山的部将掠去,太原及东受降城官吏,才如梦初醒,仓猝向朝廷上报安禄山兵变的动静。
安禄山乘胜追击,批示叛军,大肆打击陈留郡。陈留郡位于今河南开封的东南。
安禄山封其子安庆绪,为晋王,安庆和,为郑王;任命达奚珣,为左相,张通儒为右相;任命严庄,为御史大夫,任命高贵,为中书侍郎。
安禄山命其大将崔乾祐,屯兵陕城,窥视潼关。而弘农、临汝、濮阳、济阳和云中等郡,也接踵陷于安禄山叛军之手。
保卫陈留郡城的兵士,未经疆场,一听到叛军的号角鼓噪之声,就吓得授甲不得,屁滚尿流,勇气丧尽。
李隆基先命特进毕思琛,奔赴东都洛阳,金吾将军程千里,奔赴河东,各自招募士卒数万人,以抵抗安禄山叛军。
安禄山来到陈留郡,瞥见河南道所属各郡县,都张贴有朝廷赏格购其首的榜文,不由勃然大怒。
8
他亲身带领北京留守府官吏,出城去驱逐何千年、高邈等人,欢迎他们班师。
当时,唐朝廷从各道征集的兵马,尚未赶到西京长安,京师长安的守备非常空虚。
在安禄山进退维谷之时,李隆基与奸相杨国忠,连出昏招,命令守将哥舒翰,出关主动出战叛军。
议题还在参议当中,没有做出终究的决定。
安禄山杀了崔无波,留其大将武令珣,保卫荥阳。叛军主力兵锋,指向东都洛阳。
这时,安禄山部下的将士们,才终究看清了安禄山的本来企图,有人开端对安禄山心生叛意。
安禄山命令设置了丞相称朝官,开端停止统治。
定洛阳为都城,以范阳为东都。
见到被俘的北京(太原)副留守杨光翙等官吏,安禄山大喜。他装着非常气愤的模样,怒不成遏地厉声责备杨光翙道:
荥阳太守崔无波,登城拒战。守城兵士一闻声安禄山叛军的鼓角声,心胆俱裂,自坠如雨,没法抵抗。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一日,安禄山于洛阳,自称雄武天子,国号“大燕”,改元圣武元年。
为了使进军名正言顺,安禄山还命令高贵,严庄等人,大量制作檄文布告,书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