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回 壮志未酬身先死 神机妙计泽后世[第2页/共6页]
吐蕃王国第五代赞普弃松德赞期间,北接回鹘汗国(789~790年间,曾与回鹘狠恶争夺北庭),西抗大食王国,东南降服南诏王国,南征天竺诸国,立碑于恒河北岸,这个吐蕃王国武力强大、武功最盛期间,宣布结束,吐蕃王朝开端由盛转衰。
孤如何敢不恭谨地接受使者大人的教诲,为大唐天子竭尽虔诚呢?”
金矿石表示心肠果断,丹砂表示心肠朴拙。
“大王啊:
西川节度使韦皋,命令将诸羌九国部众,安设在维州、保州和霸州一带,供应他们耕牛与粮种,让他们自食其力。
剑南西川节度巡官崔佐时以为,此举严峻不当,严明回绝了南诏王异牟寻的定见。
在给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送去用丝织品写成的国书中,南诏王异牟寻上表大唐天子,要求背弃吐蕃王国,归顺唐朝廷,署名自称为“唐云南天孙儿、吐蕃赞普义弟、日东王”。
但是,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尽力,也不是没有效果。每当吐蕃王国,向南诏国王异牟寻征出兵员时,南诏王异牟寻,发给吐蕃王国的兵员,却越来越少。
吐蕃使节伦启端见状,只好不再扣问。
自此,南诏王国与吐蕃王国的联盟,完整地分裂。唐南联盟,安定耐久地建立了起来。
南诏王异牟寻,另有些踌躇不决,不筹算让吐蕃使节晓得,南诏已经归附唐朝廷的本相,筹办让崔佐时等大唐使节,穿戴西南夷牂柯部落人的打扮,进入南诏王国都城苴咩城。
贞元十年(794年)正月,剑南西川镇西山一带还未归顺的羌人、蛮人部落,共二万多户,也纷繁归降大唐朝廷。
“崔大人言之有理。当初大唐奸佞当道,欺负我们南诏君臣,我们南诏迫不得已,离开了大唐度量。
大唐使节段忠义,给南诏王异牟寻,带去了韦皋的手札,疏导南诏王异牟寻,早日归顺大唐,并解释了唐朝廷的诚意。
9
剑南西川节度巡官崔佐时,因此劝说南诏王异牟寻道:
南诏王异牟寻,面向北方大唐的方向跪着,接管了大唐朝廷授予的印信。
自此今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每进犯的敌军城池,没有一个不被唐军篡夺。
稍后,南诏王国国相郑回,暗中去访问崔佐时,教给崔佐时,如何去妥当应对。
因而,南诏王异牟寻,号令本身声援吐蕃王国的雄师将士五千人,跟从吐蕃王国使节和将士,先行解缆。
吐蕃王国弃松德赞赞普、大相尚结赞君臣,才勉强同意。
韦皋的此次胜利,算是为大唐朝廷,出了一口京师长安,被吐蕃王国军队数次侵犯的恶气。
“客随主便。本使节同意大王安排。”
但是,既然已经决定,归顺大唐朝廷,南诏王异牟寻,还是抽抽泣咽地流着眼泪,趴在地上,接管了大唐天子的诏旨。
5
崔佐时抗议南诏王异牟寻的决定说道:
蛮族首级苴梦冲服从。
异牟寻的弟弟凑罗楝,向大唐天子献上南诏的舆图、土产贡物和吐蕃赞普授给的金印,要求规复南诏畴前的国号。
当时,吐蕃王国的几百名使者,也在南诏国中,正在与南诏王异牟寻洽商,两国重修于好,再次缔盟的大事。
李泌固然归天,但窦参、董晋接任宰相,大唐朝廷的大政目标,大多仍在李泌设想的根本上,有条不紊地运转。
宴席上,异牟寻还镇静地拿出当年玄宗天子赐给南诏的两个银质“平脱”马头盘,给册南诏正使祠部郎中袁滋一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