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请君入瓮[第1页/共3页]
施法已毕的一眉道人告别青夕道长,缓缓分开法坛,周身俄然白烟四起,烟气过先人已遁去无踪。
刚才,百晓偷偷从袖中拿出千方特制的烟丸,借着烟气极快地脱下道袍,暴露内里的青袍,将道袍发簪包裹后,交给前来策应的千方。这脱衣换袍的工夫,他每天练习,前后不消四个弹指的时候。当他从烟气中挤进人群时,已是身穿青布旧袍、毫不起眼的百晓了。
已近酉时,洛水两岸灯火荧煌,河面漂满各式河灯,星星点点,如同银河星海。
百晓掌控节律,手中快意再转,自胸前扫过。水面顿时气蒸雾缭,吵嘴混腾,仿若八卦闪现。水面河灯点点,气雾中烛光幻彩,如临太虚瑶池,蔚为异景。碧霞宫道众掐诀诵经,人群中很多人跪下祷告。
《品德经》曰“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实在,不居其华。”百晓心中构思的一眉道人,心静如水、至朴至简,道术亦居实不华。他日日深研苦练,已练到随心变更、形神合一,方术亦大为精进。
气雾渐散,百晓快意三转,竖在额前。面前的这段洛水俄然变得血红,但很快又消逝不见。水面不时冒出一缕缕红烟,异状可怖,人群中惊呼声复兴。
河边涤手的人少了,不知周骞那边停顿如何?卓不浪趁树下世人不留意,一跃而下,混入人群中。
岸上连续有人走到岸边洗手。
平素爱不释手的拐杖本来是把杖刀,刀簇形似鹰爪,当电闪由刀柄导入时,鹰爪两两吸合,恰好与杖鞘鲤口的缺纹符合,杖刀回鞘。若没有活闪,刀簇机窍将鹰爪弹开并锁止、绝难拨动,杖刀底子拔不出鞘。
洛阳城一扫旬月来的震肃,百姓走上街头、涌进寺庙、营盆供佛,庙门表里,车水马龙,鼓笛声声、喧喝叫卖声不断于耳,端的是热烈不凡。
周骞顿了顿,双眼泛着光:“如此姣美的男儿,即便兜头掩面、躲在人群中也不免让人留意……我看无需一一查对,我已亲眼看到凶手,赵道生!”
卓不浪一听,心知周骞已是胸有成竹,便顺着他道:“听过。”
卓不浪累得倚躺在槐树枝上,浑身大汗。他拿起特地筹办的酒葫芦,猛灌了几大口。发挥活闪天赋,须调谢脏腑、行津聚电、极易流汗。人的体质有限,天赋也有限度,适度能保养身材,过分则耗费脏腑。
周骞接着道:“听闻此人名叫赵道生,本来是太子府中的户奴,因边幅俊美,受太子宠嬖。迩来东宫多有风言,传太子不听劝谏,与其食同案、寝共枕,可说是太子最宠任之人……”
此刀乃卓不浪的巧思,卓家工坊锻造。卓不浪为此刀取名“银煋”。正因为此“神兵”,卓不浪在江湖中得了个“神兵策”的名号。
青夕道长向身边羽士点点头,羽士手执拂尘,朝道众一摆一收,两岸羽士便向百姓呼道:“已卯年辛末月甲子日,遇暗血之兆,可涤手化劫……”
卓不浪在槐树上谛视着岸边涤手之人,这恰是一眉道人现身的真正目标。李唐皇室崇道,自夸太上老君以后,当明天皇更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天子”,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官方崇信鬼神之风骚行。已经身故的明崇俨本身也是羽士、名誉甚大,一眉道人在官方又有仙道之名,其所言之事,即便不信道之人,内心也不免会有些疑神疑鬼。卓不浪恰是要操纵鬼神之说,令凶手心虚难宁,到河边“自投坎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