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细作的好处[第3页/共3页]
“你们可感觉这农耕之事辛苦?”李世民一边撒着粮种一边向几位皇子问道。
再有就是几个世家子的意向,固然大要上看起来他们很诚恳,但是秦琼查到了他们一样在洛阳,扬州,一周等地大量购买田产,并且同时在三座大城内兴建起了大酒楼,看来,他们是想避开长安,提早在大唐的别的三大城复制望江楼形式,将盗窟停止到底。
“呃,没有的事,没有的事,陛下,扶正了,别跑偏・・・・・・”
想清楚了这一点,孙纳福便放心很多,找了个过的去的来由道,“启禀陛下,微臣记得,大臣封地或职田的产出,是算在大臣的俸禄内里的,并不需求交税,以是,不管微臣这十万亩地种出来的是甚么,貌似也缺少不到朝廷头上啊!”
孙纳福闻言拱手道,“那便请陛下临时停止播种,并且,让人将这一块田做好标记,等秋收之时,看了产量,再考虑要不要在天下推行精耕之法。”
“呃,陛下忘了渔业司加大后宫的鱼货供应以后,后宫的别的粮食蔬果的用度便减少了么?微臣种的西瓜,胡瓜,香瓜,亩产或可达数千斤,十万亩的产出,何止百万石,到时候这么多的生果流向市道,百姓们去吃瓜,吃的粮天然就少了,并且,瓜藤在收割以后还能作为牲口饲料,可比那些桔梗要好的多。”孙纳福解释道。
孙纳福不晓得太宗朝有多少人造反,但晓得,没有人造反胜利,像李世民这类长于战略的人,不被他惦记就算是荣幸了,还想谋算他?这位所谓的庐江王,应当是没有甚么好了局的。
看孙纳福说的头头是道,李世民不明觉厉,当下便让侍卫给这块田做的标注,秋收的时候,他要亲身来这块田里看产量。
中间,几个比他年纪还小的皇子也是一脸附和之色的看向李世民。
四个头的曲辕犁的确是耕地神器,几亩地,被李世民几个来回就犁完了,这时,满靴子泥的李承乾和李恪等皇子便拿着个粮袋子在地步里撒起来,李世民天然要亲身去教诲,给大臣们做榜样的。
孙纳福指着犁把手喊了句,总算分离掉了李世民的重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