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朝会[第2页/共3页]
除夕当日,从特卫军中放假回府的苏定芳和郑仁泰,一起相约到代国公府里看望,但却吃了个闭门羹。
李世民这才神采有些好转,和朝臣们持续议事儿。
贞观七年最后一个朝会上,李世民调集群臣停止例行的朝议。
李世民听了两位本身所信赖的重臣所说的话后,神采有些丢脸起来。
戴胄没法,也不好争。
宫中的禁卫都已经撤走了,只是代国公府大门紧闭,连边侧的小门都未开。两人敲了半天门,才有人来开,但却奉告苏定芳和郑仁泰,接李靖的叮咛,不欢迎任何人的拜访…
李世民大声对这些死囚说,他同意让这些犯人都回家,与家人团聚,来岁秋决日,再返来归案。
“固然有黄河的大水,导致河南及山东诸多州县被淹,然因各级州县赈灾及时,没有呈现哀鸿流浪失所的征象,黄河决口,也已经封堵,罹难之地,各方面也都获得了规复。固然这些蒙受灾害的处所年内收成大减,但因南边水稻歉收,莳植面积大量增加,总的粮食产量不降反升,长安斗米不过两文钱,罹难之地,粮价也不过五文钱一斗,我大唐的百姓不再为用饭题目担忧,不再担忧饿肚子,此乃天大之功德…”
长孙无忌也只得停下了话语。
这关押在刑部牢中的三百九十人,没想到天子会亲身来看他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在李世民问了他们有没有冤情,如有冤情,能够直接向他申述,可竟然没有一人要伸冤。
“陛下,此乃陛下所力行的开辟南边、广种水稻打算的服从,现在的大唐,百姓安乐,万国来朝,国力强大,实乃历朝罕见,陛下比之历代明君,更胜一步,”房玄龄先站出来,恭敬地说道。
“此是陛下贤明之举,以诚换诚,才使得这么多残暴之徒悔然觉悟,戴尚书兼掌大理寺,所断之案,几年内都未曾有冤死之人,” 刑部李道宗出列奏道,“臣等也为陛下落空戴尚书如许的虔诚之臣而难过,只是陛下,现在另有一些忠贞之士,在蒙受着不白之冤,还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当时感慨,真是最凶暴的暴徒,也有仁慈的一面,想了一会,即对身侧的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戴胄说,他想把这些人全都放了,让他们回家过个好年,来岁秋后再来归案。
李世民在感慨大理寺断案的公道及刑部复核的周到后,也不由想问这三百九十名罪犯到底是为了甚么而作奸不法?
“陛下,特进李靖拜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臣等诸将,在出征吐谷浑时,用兵如神,获得光辉的战绩,其一向克失职守,一心想着如何尽快剿除兵变,还我大唐一个安宁的边疆,此乃多大唐绝佳的良帅。但是一些部将,不尊军令,贻误军机,乃至于差点错失安定吐谷浑的机遇,幸亏李大总管及时调剂安插,才不至于错失战机。现在这些人在本身要遭到措置时,反而背叛一击,诬告李大总管要谋反。作为此次出征的副帅,臣敢以项上人头作保,李靖绝无贰心,更没有想谋反的事儿!统统出征的军中将士都中以作证…”李道宗用非常果断的语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