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房玄龄的临终劝谏[第1页/共3页]
身材有一些病愈的李世民在回京后的次日,即调集群臣,亲身主持朝事。
房府中还如之前李业诩那般的安排,亭台楼阁并没甚么窜改,只是一些树木长得更加高大了。
还在府中闲着无事的李业诩也被李世民召进宫,颇让朝臣们感受诧异,但让朝臣们更是不测的是,这两年以待罪之身被禁足于府中的长孙无忌,也呈现在了朝堂上。
李业诩也是好几年没到房玄龄府中了,一则因为长年出征在外,呆在长安的时候并未几,二则因身居高位了,也为了避嫌,李业诩也是极少去其他高官权贵府中串门,特别是房玄龄这般级别的重臣。
房玄龄听到天子和很多众臣来看望他,也叮咛房遗直兄弟将他扶起来,想对李世民施礼。
听房玄龄如此说,李世民踌躇了一下说道:“玄龄啊,现在我出征的雄师已经与敌遭受,战事已经产生,如何能止,但爱卿此言甚是在理,朕必然会令雄师尽快班师!”
此前,中书令马周在正月因病毕命,中书令岑文本也在三月因病毕命,六月中,特进萧瑀也在府中毕命,再加上房玄龄的毕命,大唐朝堂上栋梁之才一下子去了一大把,这让李世民非常的伤感,在得知房玄龄毕命的时候,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堕泪了。
李世民拿着房玄龄的奏折看了一会,神采看似不太好,但也保持着沉着,并没表示甚么,接着即扣问朝臣们一些事件。但出乎统统朝臣们不测的是,李世民在听取了朝臣们关于其他事的上奏后,并没答复朝臣们所奏之事,对于长孙无忌的措置也是没吐一个字,即宣布退朝。
“不知陛下会如何决定?”房玄龄一双失神的眼睛直视着李世民。
“陛下,臣父前日于病榻上对臣言:‘臣受陛下厚恩,今天下无事,唯南征未已,群臣莫敢谏,臣知其非而不言,这些光阴一向自责,因而大胆上表,谏于陛下!’”房遗直有些惶惑然地说道。
“回陛下,没有转机,卧床不起!”房遗直低着头回道。
一会,满脸悲楚之色的房淑,也和房夫人一道进前厅来,对李业诩等人说一些客气的感激话。
稍后的几天,李业诩也陪着一样身材不好的李靖,又到房玄龄府上看望,只是出乎李业诩不测的是,这两个年事都一大把的大唐名将相,却在一起谈笑起来,并相约在另一个天下里再做好友,让在一旁听着的李业诩、房遗直、房淑等人悲伤不已。
“是,陛下,”房遗直应了命,取出房玄龄所写的奏本,打了开来,当着天子和众朝臣的面读了起来:“陛下,臣叩首言:《老子》曰‘满足不辱,知止不殆,’陛下功德威名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且陛下每处决一个极刑犯人,必三复五奏,进素膳,止音乐,此重性命之举。今驱无罪之士卒,将其委于刀锋之下,使之肝脑涂地,士卒不敷以悯?…”
“陛下,趁本日陛下与几位同僚都在,臣另有一说,”房玄龄喘了一口气,表示房遗直扶着他坐起来,接着说道,“虽说明天竺违背臣属礼节,派兵伏击我大唐使团,我大唐能够以此由挞伐他们,然臣感觉这只是天竺王一时胡涂之举,若陛下再派使臣晓以短长,臣想天竺王定会悔罪;臣想天竺及安南各国并未扰乱我大唐百姓,也不会成为中原的祸害,即便是诸蛮的兵变,也只是不听服于多唐的号令,并没危及我城池与百姓的安然,然陛下却是以劳雄师远征,出师来由过于牵强。战事会使千万的公众死伤,百姓的财物受损,我大唐比年交战下来,所耗的财物无数,如此岂不是所获得的很少,落空颇巨吗?望陛下能容天竺及安南诸国悔过,召回出征的雄师,并减少募集兵众的数量,减轻百姓的承担,自是华夷之幸,百姓之福!臣命不久矣,倘若陛下采取将死者之声,臣死了也是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