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冯盎进京[第1页/共2页]
不过,李世民终究还是没有同意段纶去官,毕竟大唐才方才稳定,急需人才,而段纶确切是一个有本领的人,李世民又怎可放他分开。
“殿下,这张信送来的飞鸽传书。”怀恩拿着一张纸条递到了李宽的面前。
因而,李世民就召冯盎进京了。
“孙儿当时也没想到陛下和皇后娘娘会如此简朴的重拿轻放啊!”李宽叹了一口气,“何况孙儿走后,安平还在宫里啊!”
卧榻之侧岂容别人鼾睡,若说李世民没有挞伐岭南之心,谁信啊?只是现在的机会不对罢了。
展开一看,本来是冯智戴在长安城中宴请来宾。
酒楼三楼,本日李宽没在三楼的窗边而是特地找了一间雅间,等了没多久李渊出去了。
实在,早在贞观元年李世民召冯盎进京那次,就能看出冯盎不是简朴的人物,他手里握着岭南之地,想要与大唐拼一拼的设法不是没有,只是他没想到大唐的生长超出了他的预感。
听到前半段,李渊很对劲,听到后半段,他皱起了眉头,“你小子别在冯盎身上打主张,此次冯盎来长安如是呈现了题目,到时候祖父都保不住你,何况你真觉得冯盎没有一点安排啊,能盘据一方的诸侯哪一个不是老谋深算的家伙。”
李世民的心机,冯盎明显也是猜到了的,以是他让儿子冯智戴在长安城宴请来宾造势,以确保本身的安然,毕竟他只要暴露一点马脚,很有能够被李世民留在长安城。
等等,冯智戴宴请来宾,不就是说冯盎要进京了吗?
至于汗青上记录冯盎是贞观五年进京,现在却提起到了贞观四年,李宽猜想,恐怕是因为本身的启事,毕竟遵循汗青生长可没有他这个楚王,蝗灾和大旱带来的灾害不会像现在一样轻松处理。
他这个王爷当的,也真是一朵奇葩,别的王爷都想着能留在长安城不去封地,他倒好,一心想着去鸟不拉屎的岭南。
二来嘛,就是确认冯盎是否真的有反意,一旦确认,李世民天然有公道的来由派兵挞伐岭南。要晓得光冯盎手底下的死忠士卒就不止五万之数,如果再拉拢岭南的僚人部落,这绝对是一股足以列土封疆的力量了。
翌日一早,李宽尚在学舍上课,怀恩便带着段纶找来了。这几个月,段纶的日子并不好过,水泥的质量达不到李世民的要求,多次被李世民怒斥,找到户部,户部又不肯拨银子给工部研发,反而还得受户部的气,段纶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端受气。
“冯盎要来长安了,您说・・・・・・・”
段纶的设法很好,如果户部再不拨银子,老子还不平侍了;现在冰店的买卖恰是需求人办理的时候,在冰店乐得清闲安闲,何必为了一个工部尚书虚职两端受气。幸亏,昨日李宽献上了水泥制造法和炼铁的体例,免除了他受气之苦,以是一早便来了。
“唉,算了!对了,你小子本日找祖父来是不是有其他体例了?”
“你小子如何晓得冯盎要来长安,莫非你在宫里有人?”李渊一惊,打断了李宽的话。
“你小子也不想想,此次北征大胜,武将们获得的好处太多了,而文官呢?大唐现在有没有充足的粮草支撑交战岭南临时非论,以现在的环境,你以为文官们承诺武将带着雄师出征岭南吗?你小子记着,为帝王者首要的是均衡。此次,世民召冯盎进京其目标恐怕就是均衡朝堂文武之争,当然也有摸索冯盎的意味在此中,如果你小子在冯盎身高低手,真逼得冯盎造反,结果如何,还用祖父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