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大唐霸皇李恪 > 关于李恪

关于李恪[第3页/共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想来李恪如果能在唐太宗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话,又如何会遭此报酬?

以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别的皇子都是都督,唯独李恪、李愔两人是刺史;别的皇子都是实封800户,唯独李恪与李愔一个被削户600一个被削户400。想来杨妃如果得宠的话,如何会在史乘上仅留下7个字的记录,而她的两个儿子又如何会在李世民诸子中报酬如此之差?

因而唐太宗便想到了换储一事,而当时的李恪能够说是独一合适的人选,因为看看除了李恪以外的其他几位皇子: 第二子李宽,早夭第四子李泰,夺嫡被贬第五子李佑,贞观十七年谋反被诛第六子李愔,被唐太宗痛骂为禽兽不如第七子李恽,好敛财,被有司弹劾第八子李贞,仅比李治大一岁第十子李慎,年纪比李治还要小 上面更加年幼的李嚣、李简、李福等人不是早夭,就是年纪太小。在如许的环境下,除了比李治大了近9岁的李恪,唐太宗另有别的挑选吗?

毕竟一旦改立庶子出身的李恪,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嫡子的将来就很难有所包管了,这一点唐太宗明显比长孙无忌更加担忧,因为当初唐太宗立李治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保全这三个敬爱的儿子: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至于李恪不能当上天子是因为具有前朝血缘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李恪的两朝血缘并不是甚么前无前人后无来者之事,早在南北朝时就有很多两朝一脉的皇位担当人,比如后赵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赵的安宁公主;比如北周闵帝宇文觉的生母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就连隋炀帝杨广的太子杨昭也是两朝一脉——杨昭的生母萧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

如此也能以为李恪算得上是唐太宗爱子的话,小我觉得如许的“爱子”实在不提也罢。 再者,贞观11年时唐太宗对李恪说的这番话——“父子虽嫡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成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平,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成不戒!”

而反观刘邦欲立赵王快意失利后,为戚姬母子的将来安然得不到保障愁得长叹短叹,乃至“心不乐,悲歌”,不但特地让周昌相赵,并且一传闻樊哙要在本身百年以后诛杀戚姬母子,当即命令要陈划一人“即军中斩哙”。

至于说甚么李恪阔别都城和朝中大臣没有友情,天然不会有人情愿保举他做太子。究竟上朝中大臣的志愿如何并不首要,关头仍在于唐太宗本身的态度如何。看看李治就能晓得,李治这个太子可谓是唐太宗一手搀扶上去的。为了册立李治,唐太宗乃至不吝拔剑欲在大臣面前他杀;在正式立了李治为太子后,唐太宗又倾力打造了一个强大可靠的东宫班底以帮手太子。

更不要说甚么长孙无忌反对峙李恪是因为他不是本身的外甥,究竟上真正介怀李恪不是嫡子的并不是长孙无忌,而是唐太宗本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