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朕既承天受命,自当言出法随[第1页/共3页]
京观这个玩意是有讲究的。
一如当初大汉孝武天子的羽林孤儿。
幸亏,大宋别的都缺,就是不缺读书人,随便在朝堂上划拉划拉就能找出来一堆懂这玩意儿的,让他们折腾也就是了。
但是像这类直接把两万多人拉去当夫役的破事儿,属于特么好说不好听的那种,李若冰一时也有些词穷。
现在官家已然大破金兵,即便不放归降卒以示恩德,也不该再筑京观陈尸,岂不闻:上天有好生之德?”
眸子子一转,白时中便躬身道:“启奏官家,臣确切不知兵,不过,臣也是为了城外受难的三万余百姓着想,一时情急之下才做出了胡涂事,臣知罪,认罚,望官家开恩!”
但是,赵宋的士大夫们都特么被惯坏了,或者说,这些人还没有接管过蒙元四等人的毒打,更没有接管过建奴笔墨狱的毒打,以是他们的胆量都很大,行事风格也都很浪。
又比如路边的乞丐,哪怕是朝天大喝三声彼苍已死,也没有人会以为他有才气搞出来甚么黄天当立的花腔儿。
赵桓忍不住揉了揉额头,叹了一声道:“朕不是让你归去好好读书来着?你如何还在朝堂之上唁唁狂吠?”
李若冰干脆直接站回了朝班内里。
然后赵桓就一脸懵逼的瞧着浓眉大眼的李若冰朝本身背后捅了一刀:“臣,反对。”
以是他们敢怼天子,前有唐朝时的魏征憋死了李二的鸟,后有本朝的寇准当众扯坏了太宗天子的袖子,包拯喷了仁宗天子一脸唾沫星子,再今后另有东林君子们断送了大明。
你不能直接把那些尸身乱七八糟的扔到一块儿再堆成个土丘就说这玩意儿是京观。
转头记下来,城外苍存亡伤两万不足,金贼就得拿二十万人来偿命。此次俘获了金贼两万余,尽数都筑了京观以后还差一十八万,甚么时候够数了甚么时候再说其他的。”
至于媾和派,这些天本来就过得提心吊胆的,现在就更犯不上跳出来跟赵桓犯拧了。
而金兵来时,时中怯敌在先,推委职责在后,又有扰乱军心之言,臣觉得当罢其职。”
白时中顿时也有些傻眼,继而把已经被叉出去的王寓给恨上了:你特么好好的反对官家干甚么?官家想筑京观就让他筑啊,汴都城现在不是正缺一座京观来弹压风水么!
这倒是不能怪李若冰这个太学博士、吏部尚书没文明,毕竟也是在太学读过书的,又是进士落第出身的太学博士,不管如何也不成能跟没文明这三个字儿扯上干系。
放归降卒?等他们归去了重整旗鼓再来打?
“前次,就是王爱卿劝朕说两邦交兵,不斩来使?”
顺手接过李若冰和李纲递过来的刀子,赵桓直接就把刀子捅在了白时中的身上:“时中既孱懦鄙人,又未能尽人臣本份,还是跟王寓一样回家好生读书吧。”
是了半天,李若冰也没能想出个比较得当并且比较好听的词汇。
“臣,李若冰,弹劾太宰白时中孱懦鄙人,非王辅之才,请官家明断。”
最首要的是,官家只要能一场接一场的打败仗,民气就会紧紧把持在官家手里,本身这个吏部尚书也就能坐的更稳,不消担忧上皇跑返来复政。
“落职吧。”
难不成真把白时中撞死在紫宸殿的蟠龙柱上?
就在赵桓犯难的时候,李若冰就直接把刀子递到了赵桓的手里:“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