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请太皇太后撤帘(二合一)[第1页/共4页]
百官皆是文采不凡之士,单单这两句,就让他们心潮彭湃,面前闪现出一个如同霍去病,卫青普通将领,摈除胡虏,封狼居胥。
只要赵煦不在朝堂之上,她就能尽力清算范正和苏轼。
百官看着朝堂上独一的两个少年。
“不岁币,不割地!”百官心中苦涩。
赵挺之心中一喜,谁也没有想到范正竟然狗急跳墙,说出大逆不道之言,这一次,他不但要让范正死,还要将全部范家拉下水,让范家永无出头之日。
满朝百官也是神采一变,范正此言一出,谁若再同意运送岁币,定然会被千夫所指。
高太后神采一变,她没有想到赵煦竟然连宫中的侍卫也被拉拢了。
百官凝重的看着龙椅上的赵煦,谁也没有想到赵煦竟然有如此手腕。
百官纷繁沉默,大家皆知变法图强,但是大宋两次变法却皆以失利告终。
再者他所说的有理有据,遵循皇家之礼,高太后本就该撤帘还政。
大宋以仁孝治国,当年刘太后一向把持朝政,仁宗一向比及二十三岁才亲政,就是顾虑仁孝的名义,赵煦主动逼宫高太后,的确有违不孝的大义。
“反了,都反了!大内侍卫安在?”高太后吼怒道。
童贯躬身道:“启禀太皇太后,主子乃是先帝钦点服侍官家,自始至终尽忠的都是官家,非但是主子,宫中统统的寺人尽忠的工具只要一个,那就是当今官家,此乃我等主子入宫的任务。”
范纯仁并非没有缺点,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其父范仲淹之名。
“我看谁敢!范太丞忠心为国,一心复兴大宋,赵中丞竟然诽谤于他,此乃诬告忠良之罪。”赵煦闻言痛斥,力保范正道。
大宋乃是中原正统,自以为天朝上国,又岂能情愿受辽夏之屈辱,赵煦的豪言,又何尝不是贰心中所想。
因为范正的医术而不得不消范正,却没有想到范正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违逆于她,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世人没有想到苏轼继范正以后,一样要求高太后撤帘。
(本章完)
苏辙看似果断,实在也是被迫无法,苏轼公开将辽夏两国积年事币登载在邸报上,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他若想救哥哥,只要支撑赵煦亲政这一条路可走。
范正此言一出,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之上炸开,满朝皆惊。
顷刻间,一众大内侍卫涌进垂拱殿内,百官神采一变,谁也没有想到事情竟然演变到这一步。
顿时满朝再惊,一个个震惊的看着苏轼。
左相吕大防!
赵煦大手一挥,一众侍卫当即退出大殿以外。
高太后神采乌青,怒声道:“大宋好不轻易有喘气之机,又岂能容尔等乱来,断送大宋江山,童贯,将官家请下去安息。”
他们本来觉得,赵煦和历代帝王一样,却没有想到其竟然如此刚烈。
赵挺之浑身一颤,赵煦的亲身逼宫,等闲将他列举的大不敬之罪化解于无形,
再加上官家亲身援引其父苏洵的《六国论》驳斥岁币之策,未免让人遐想苏家的态度,他若不支撑那就是不孝,就算站在太皇太后这边,恐怕难以再受太皇太后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