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花子虚经营之道[第2页/共3页]
听了花子虚这话,李不言非常警悟的开口问道:“卖价高贵?子虚,你这烤包子一个卖价多少?”
中国自周秦汉唐以来,莫不视商贾为末流,商贾后辈不但不能插手科举,并且不得着丝绸服饰,不能坐八抬大轿。而两宋期间,不但在朝廷立法过程中,赐与贩子极大地尊敬,制定出来的法律,也照顾了贩子的好处。并且还鼓励子民经商,答应商贾后辈插手科举测验,这在其他王朝几近是不成设想的。以是花子虚即便再宦途之余,涉足商道财产,正如他所言,也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情!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禁令也被冲破,贩子也是能够入朝仕进的。国度开贡举之门,广开网罗之路,如工贩子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两宋期间与前朝分歧,并不按捺贸易,贸易赋税也成为大宋首要岁入之一!宋朝立国,即颁布一系列恤商法律,朝廷高低宽待贩子,也鼓励大宋子民从商。
比如太祖赵匡胤曾下诏令:“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又如太宗赵光义也曾下诏令:“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买卖,并不得收其算。”并严禁官吏讹诈、刁难商贾,官吏如果滞留贩子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此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
两宋期间,乃至另有进京的各地士子,借着到京师插手科考的机遇,趁便也做一笔买卖。洪迈在《夷坚志》中记录,宋徽宗赵佶期间,“吴兴士子六人,入京师赴省试,共买纱一百匹,一仆负之。”
花子虚此言一出,李不言差点喷出一口茶水:“20文一个还不算太贵?子虚,你可晓得在这东平府,物价固然较清河县贵上一些,肉馒头一个也不过卖四文钱!你这烤包子虽说鲜美至极,但是一个20文,浅显百姓谁家能买得起呢?还说甚么只卖20文罢了,子虚,你也未免过用心黑了吧!你,你不是一向想混江湖吗?你干脆去明抢好了!”
“嘿嘿,也不算太贵,一个只卖20文罢了!”
一个小小的西域烤包子,李不言都想着老百姓,花子谦虚里也有几分佩服。心说李不言虽说不算甚么大清官,但是对治下的老百姓,无疑是极好的!大宋如果多些李不言如许的官吏,只怕甚么方腊聚众反叛,甚么靖康之耻,也就不会产生了!
说到这里,李不言腾地站起家来,指着花子虚厉声喝道:“子虚,亏你还是个读书人,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这事理你不会不懂吧!东平府在本府治下,岂容你如此哄抬物价!本府劝你还是见好就收,一个烤包子卖上个七八文,也够你赚的了!”
“对了,子虚,你说的这告白,到底要如何打法?是要本府给武大郎包子铺题写招牌吗?这等小事,还用得着你专意奉求?拿纸笔来就是!”
当时的争辩很狠恶,茶商提出的计划,是茶的贸易好处尽归贩子,朝廷的计划是茶叶专营,利归官府。最后朝廷采取了折中的计划,换言之,即接收了贩子的定见,公私皆济,朝廷商贾皆大欢乐。
花子虚话说到这份上,李不言也大抵明白了,参与运营的商家越多,卖价天然不会太高。这么简朴的商道之学,李不言还是明白的,只是他不明白的是,花子虚他们费经心机,搞出这个西域烤包子,没几天就被别人学了去,莫非要为别人作嫁衣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