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濮议大礼之争斗[第2页/共3页]
“若论是非,就且论是非,”老者道,“何故说甚么小人君子,王莽刘婴?”
一名中年人走上来,低声对欧阳修道:“欧阳相公,我知你情意。只是,以濮安懿王为皇考,倒霉大名,分歧礼法,此举恐失天下之心。在朝初,两宫分歧,天下皆知,此议一出,又教太后那边?”
“执宰们呢?”赵曙问道。
吕诲正要说话,老者续道:“此事,不过是常理与大礼之争,只是我看来,争辩当陷于理,而不该扩到品德。几位执宰的心,我非常明白,他们也都是为了陛下好。百官应静下心来,好好参议,如何能拿出一个分身之策。”
吕诲嘲笑一声,道:“文彦博,你这全然一副墙头草样,可真有那卢怀慎的模样!”
“回大官家,除了韩琦相公不在,其他几位都在,都在劝大人们归去,但大人们不听,反而把执宰门围了起来,嚷着要说理。”内侍道。
“如何?你不担忧吗?”文彦博道。
欧阳修看了他一眼,转头对都晓得:“参内宰,您刚才说,太后有圣旨来?”
“你……”王珪一滞没敢搭话。孺子就是汉平帝之子,王莽立的傀儡天子刘婴。王珪如果搭了这话,那可就是把当紧天子比作孺子婴如许家畜不识,口不能言的傻子,这但是大不敬。
吕诲道:“天子之家,天然与浅显人家分歧!一言一行,皆牵动天下。”
“天然!”翰林学士王珪道,“王莽不议大礼,鄙视天下,倒行逆施,跋扈放肆,与你何其类似!”
“在你看来,我提请濮安懿王之议,的确可比王莽?”欧阳修看了王珪一眼,道,“那么熟为孺子?”
“司马光呢?”赵曙问。
两人便并肩迈开了法度,一同进入。
内侍不敢答复。
太后?
吕诲正要出言相讥,俄然间,他发觉百官的眼神不太对。他顺着大师的目光看去,只见大庆门内,有一名内侍走了出来。
本来这名男人便是司马光。他看了看欧阳修一眼,欧阳修淡然地看着群臣,并不看他。
欧阳修看了看文彦博,俄然笑了。
那老者道:“我远在剑川,此时回朝,后果结果具是不知。”
内侍撅着屁股,没有敢说话。
文彦博走上来,到了欧阳修的身边,问道:“欧阳枢副,这可如何办?”
内侍踌躇了一下,道:“司马光大人拉住臣,要求臣给陛下带句话。”
司马光见此,转头面对群臣,大声道:“先王制礼,尊无二上,若恭爱之心分于彼,则不得专于此故也。是以秦、汉以来,帝王有自旁支入承大统者,或推尊其父母觉得帝后,皆见非当时,取议后代。”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欧阳修,道:“欧阳相公就不担忧后代如何群情吗?”
欧阳修道:“司马翰林,大官家虽非太后亲生,但两宫之间早已无芥蒂。你何出此言?”
老者道:“我只知一理,内分歧,则国不顺。此议是诸位执宰共议,我身位枢密使,理应与他们共进退。”
“他说……请大官家以天下为重。”内侍道。
“哈哈,”本来这老者竟然就是文彦博,只见他转过甚去,对欧阳修道,“欧阳相公,吕大人说你是姚崇呢,你当还是不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