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天下无词唱元夕[第2页/共3页]
这下可好了,本身三人总算不至于将面子悉数丢掉。
须知站在楼上的听众,为数亦有百人。每人手中都给了三根红绡,投完了,便没有了。
如果说先前沈耘给他的感受,只是有些模糊的威胁的话,那么此时一曲结束,他们便完整明白了沈耘的程度到底如何。
易先生在秦州可谓是诗词大师,在他口中评出的词,是极其让人佩服的。但是近三年来,易先生从未给过任何一首词上中以上的评价。
“嘶。”好些人不由吸一口冷风,好让内心安静下来,没想到竟然另有如许的企图在里头。如果真的是如许,那仅仅这上阙,便已经有了很多名篇的气象。
“甚么?”
“唉,这回我们三人,但是给州学丢尽脸面了。”曾明礼哀叹一声,却并未回身拜别,只是等着沈耘上了楼,让这些人消停一会儿,再将本身的词作献上。
众态纷繁的当口,早已经有人将红绡收了下去盘点。固然很多人还等候那红绡的数量,不过这已经不首要了。
此言一出,台下皆惊。
一股莫名的难过涌上心头,欣然如果的感受就像是千斤重担一样,狠狠压在心间,半分不得摆脱。
吕芳三人面面相觑。
“按例,这二首词在吹奏过后,便要让我等评审批评一番,也好让尔等晓得这此中的妙处。”
易先生的话引得下边一阵轰笑,不过轰笑过后,还是当真听了起来。因为接下来,那才是对这首词最为精华的批评。
他是更加等候接下来这一曲,会让底下这群士子有如何的反应。
这莫名的信心倒是让赵文清和曾明礼二人稍稍安宁,眼中重新迸收回自傲的光芒。
吕芳几人的心此时早就提在了嗓子眼上。
只是这一句,便让很多民气中暗自鄙薄:“不过是写点景色,这都是大师用惯了的手笔,有甚么惊人之处?”
“这第一首,应时应景自不必说,固然有些夸大,却将这秦州元夕夜的景象写了个通透。更兼词采华丽,倒是也可得其中上。”
“好了,好教诸位晓得,方才两曲,共得红绡两百三十六根。”
先前这些士子不肯早早上来,也有这方面的顾虑,恐怕来的早了,那些个听众会考虑接下来的曲子,不肯早早将手中红绡送出来。
“然这第二首,却要我等好好来讲一说。”
就在民气庞大如乱麻的时候,那等了好久的朱唇终究轻启。
接下来便只要六十四根红绡能够让剩下这些人争夺,但是,成心机么?
但是,他们不能。
易先生在台上笑容更浓了。
“想必本日以后,天下再也没有甚么词,在写元夕这一处,能超越这首《青玉案》了。”
本来,这些个评审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绝对算是虎头蛇尾的,想来待会儿那些个听众们奉上的红绡,也不会有太多。
而音乐还是要持续,乐姬们并未因一阵惊叫便停下。最后两句缓缓吐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直到这个时候,易先生才双手虚按,将表情庞大的人们安抚下来。
在州学风俗了高高在上受数百人夸奖,出了州学也非常人所熟知,可就在如许一场万众谛视标文会中,被人压了一头,当真是此生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