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我不是来求和的[第3页/共3页]
两边对峙了足足一盏茶工夫,萧达林才从帐中大笑而出:“杨学士公然有些胆气!本官有失远迎,杨学士请!”
“人以礼待我,我以礼待人,人施我以刀斧,我还之以雷霆,萧大人,您以礼相待本官了吗?”
“错!萧大人,本官不是来乞降,是来向辽国讨要公道的!”杨逸扬眉作答,铿锵有声。
萧达林瞋目扫向杨逸,寒声问道:“杨逸,你是来乞降的吗?嗯?”
杨逸洒然一笑,在营门稍稍留步!至此,萧达林的心机杨逸已全数了然,这厮底子就是以打促和,一来就摆出倔强的守势,不过是想在构和桌上多讹些实际好处罢了。
一时之间,满城照应,人们目光追跟着他的身影,一声声地喊着杨学士保重!
这一天辽军仗着人多,轮番攻城,几近没有间断,两军固然伤亡不算很惨痛,但宋军差点没被累死。
普通环境下,南院枢密使有权变更全部南京道的兵力作战,这类权力构架使得辽军在作战时更具主动性,兵力调和,战守决策也更加敏捷有序。
萧达林立鄙人面等着,听了这话差点断气,一双浓眉跳个不断!
契丹建国两百年,早已不再是当初阿谁蛮横的游牧民族,对邦交礼节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大宋,明天的事真论起来,确切是萧达林失礼在先,被杨逸这么一辩驳,萧达林脸上有些挂不住。
“萧大人,可否让人扶本使一下!”
杨逸全凭着方才积累起来的那点声望,统辖着安肃城中军民,若不是他在,面对城下铺天盖地的辽军,安肃能够不战自溃。
帐中十几个辽将顿时对杨逸虎视眈眈,特别是曾被杨逸活捉的耶律仁,听了杨逸的话霍然拔刀吼道:“萧大人,此人底子不是来乞降,清楚是来向我大辽请愿的,萧大人,命令吧,先斩下此贼的首级,再出兵攻城,末将请为攻城前锋,本日若不拿下安肃,末将提头来见。”
数百刀手不时收回铿锵之声,时而齐声吼怒,杨逸恍若未闻,只是一动不动;
赵锦、张寿、李一忠等人纷繁劝止,却没法窜改杨逸的决计,马汉卿最后说道:“大人,让部属随您一同前去吧!”
一但产生战役,边军奏报朝廷,经朝廷决定,派大臣出任招讨使,并按照战役的范围,规定招讨使战时能够节制多少军队;战后军权当即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