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6【本县便帮你一帮】[第1页/共3页]
之前虽是二道估客,可从韩桢手上拿货以后,却能翻倍卖出去。
可眼下,闻听这番大逆不道之言,只怕这韩二是不想让本身活着分开临淄县了。
“得了吧。”
一年半后,带着百万家财去东都城享用繁华日子。
听到一个月能分五六万贯,常知县的手不由抖了抖,面上却感喟道:“三成绩三成,便依你罢。”
韩桢嗤笑道:“然后拍天子的马屁,帮他敛财?”
常知县又惊又怒:“你竟敢直呼官家名讳。”
说来讲去,还是一个字,钱!
韩桢微微一笑,说道:“既扩大范围,我们该重新定必然端方了,先前太庞大也太烦琐。”
常知县摇点头,语气寂然。
韩桢点头发笑道:“常知县莫要为赵佶脸上贴金了。端王轻浮,不成君天下,他赵佶就不是个当天子的料子。”
繁华的东都城给了很多人一种大宋充足,万国咸通的错觉。
韩桢好整以暇道:“今后变成商股制,我卖力出产,你卖力高低办理和进货发卖,我七你三。”
韩桢手指悄悄敲击桌面,思考半晌后,他说道:“我欲扩大制盐厂的范围,招收那些造反的百姓为工人。同时放归一批,让其回籍种田,可行否?”
胥吏的俸禄也是一减再减,从与官员无异,到月俸七百文加半斤羊肉,再到现在的三四百文,一下子又回到了原点。
“……”
“伱,你……”
可惜,如许的环境并未持续太久,因三冗题目,加上每年的岁币支出,导致朝廷财务吃紧。
“不怕他胃口大,就怕他不贪!”
朱重八都杀的那么狠了,成果呢?
闻言,常知县心下一紧,问道:“你待如何?”
想他常玉坤当年也是有抱负,有抱负的青年才俊,硬生生被蹉跎成了这副模样。
“呵呵,本县身子不好,今后如许的顽笑还是少开些。”
“这……三成是否少了些。”
宋朝胥吏最后无俸禄,想养家糊口,只能靠索贿为生。
灭火抚民、救济伤者、厘定丧失……
倒不如改农为工,制精盐获得的利润,拿出一部分,从南边采办粮食。
看着俄然呈现的常知县,韩桢似笑非笑道:“常知县有何对策?”
常知县神态可惜:“你若进入朝堂,定是一名能臣干吏。”
韩桢来了兴趣,问道:“常知县有何良策?”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不管甚么轨制,都没法处理赃官贪吏的题目。
“可!”
据《宋史·职官志》记录,北宋期间处所州县官员,上县的知县每月二十千,下县知县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以外,另有各种补助,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乃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炊事费等,数量皆相称可观。
重新坐下,韩桢问道:“常知县,以往朝廷是如何措置造反的公众?”
殊不知,东都城只要一个。
三年任期下来,竟是一件实事都做不了。
并且,不需担忧后路。
胥吏阴奉阳违,士绅大户盘根错节,头上另有知州通判。
而这户农户如果去制盐厂,一个月约莫能提纯五百斤粗盐,如果设置流水线功课,还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