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有个粉丝叫赵祯[第1页/共3页]
“《三国演义》?好大气的名字。”赵祯猎奇道:“陈伴伴,可有文稿?”
“陈伴伴,你立即安排人手,好好照顾朱秀士,绝对不能出一点不测!”
他迷上了《三国演义》,固然是小说家之言,但是此中勾心斗角,文韬武略,地点多有,各种人物斗智斗勇,更是让人大受开导,赵祯都感觉获益匪浅。
白发苍苍的老寺人陈琳陪笑道:“谁说不是,老奴听了一遍,也感慨很多。官家说得好啊,彼苍有眼,官家几十年如一日,爱民如子,连一碗羊肉汤都舍不得喝。老天爷会厚报官家的。”
“薛香灵扶危济困,赵守贞知恩图报。更兼彼苍有眼,好人终得好报。真是一出好戏,好啊!”
赵祯一愣,随后暴露了孩子般的笑容,终究又有人有身了,他已经落空了两个儿子,皇家子嗣艰巨,小小孩童,担不住皇家的繁华啊!
赵祯俄然落寞冷落,低着头不说话,正在这时候,俄然有小寺人急仓促跑过来,在陈琳耳边嘀咕了两句,陈琳立即大喜过望。
当年刘太后独揽大权,方才即位的赵祯形同傀儡,陈琳不离不弃,照顾了赵祯几十年,君臣两个更是像朋友。
陈琳痛快答道:“老奴抽暇问了梨园子的人,他们说这部《锁麟囊》来自沧州,是一个茶社平话人报告的,不但是《锁麟囊》,另有一部叫做《珍珠衫》,都是别人未曾说过的段子。不过最吸惹人的还不是这两部。”
“官家,公然是一小我,老奴要恭喜官家了,天降奇才,实乃大宋之兴啊!”
“陈伴伴,你说这个王宁安,是不是写《三国演义》的那位?”
包黑子在扎子中,死力赞美王家父子。
会写东西,又能为朝廷着力,真是可贵啊!
“有,是长篇的汗青演义,叫做《三国演义》,传闻已经出了二十几次。”
这一看可不打紧,赵祯太阳穴的青筋都绷起来了。
赵祯感慨着,往下看去,他最后不过想要消遣一下,哪晓得越看越是入迷。从下午一向看到掌灯,连晚膳都没吃。比及看完了手抄本以后,内心抓挠,迫不及待想要晓得接下来的故事……
一个个小小贩子,竟敢向辽国私运百万斤烈酒,并且还盗取朝廷的粮食,扶养辽狗!的确岂有此理!
“老奴遵旨。”
赵祯拿起了包拯的扎子,顺手翻开。
包拯不止建功了,还立了大功!
新送来的15章更加全面详细,赵祯看得津津有味,不看完舍不得睡觉,的确成了王宁安的铁杆粉丝。
再看一本,便能够歇息了。
“陈伴伴,写《锁麟囊》的那位少年,名叫甚么?可另有作品?”
“甚么?”
并且包拯还提到王家出身将门,可貌似没传闻过有谁家的先人叫王宁安啊!
有功赏,有过罚。赵祯当然不会鄙吝犒赏,他细心看着包拯的扎子,此中提到的功臣很多,但是一个名字让他面前一亮。
赵祯赞叹着,翻到了最后,就是包拯开列的产业清单,钱60万贯,银45000两,黄金8000两,东珠3斗,骏马100匹,此中北地马4匹,貂皮150领,金银器皿500件,田产20000亩,酒坊12座……各种折算,差未几有150万贯之巨!
崔家的财产,差未几能顶得上辽国五年的岁币,绝对不是一笔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