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杨浩的小心思[第2页/共2页]
“给些绢布、茶叶,在西北鸿沟建个榷场之类的,专门与西夏做买卖,卖些丝绸、瓷器、漆器、胭脂水粉、日用之物…
“此话怎讲?”范仲淹眉头一动,听出了弦外之音。
“三郎想说甚么?”
宋人好战,而西夏则是……短期有力再战。
这个猜测,合情公道!
只能说大宋太积弱,比辽国更不堪,即使机遇摆在面前也掌控不住……
“朝廷给岁币,该不会是只给银子吧?”
杨浩沉吟道:“至于岁赐,虽说是毒瘤,但小子窃觉得,如果不是很多的话,先给上几年也何尝不成。”
“赂秦!”
“……”
“何种费事?”
哪怕一贯眼高于顶的韩琦,现在也不由高看了一眼杨浩。
“那就好,银贵钱贱,西贼如果拿了银子再到我大宋购物,可就赚大发了。”
杨浩微微一笑,铺垫好久,终究能够名正言顺道出本身这点谨慎思了……
“三郎言之有理,但都是后话,眼下西贼使臣张狂,狮子大张口,怕是不好相与。”
杨长叹道:“暴秦之欲无穷,而六国之地有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杨浩悠悠道:“至于岁赐,给便给了,如果给的安妥,也并非全无好处……”
六国因何而亡?
“三位即便未曾到位辽国,想必也晓得现在契丹人的糊口状况吧?曾经放牧为生的契丹人,有多少人已经不住毡帐?
他们对大宋的物质太巴望了,不消几年时候,他们便会依靠大宋商货,到时候…开不开榷场我们说了算。”
杨浩指了指慵懒的大黄,笑道:“西贼越是放肆,漫天要价,或许他们越是火急和谈…”
“割城让土,城池里则是百姓赋税,一增一减,此消彼长,秦国日强,而六国趋弱,而后秦军再度进犯,周而复始…”
“要甚么?”
欧阳修心中一震:“三郎高论,持续。”
“也是,单单是这两年不准青盐,西贼已经叫苦不迭。”
杨浩也不卖关子,径直道:“秦军东征,六国凡是不敌,总会割地乞降,调换一时安然。
西夏地狭且贫,家底远不如我大宋,想来,他们眼下的日子恐怕很不好过吧!”
范、韩二人皆是心中一动,仿佛掌控到了甚么。
“既是构和,还价还价不成制止,开口要高些,即便减少,终究落到兜里的也不会少,西贼夺目着呢!
静,很静!
不是!
毕竟西北三战皆败,这等时候,花点钱临时息事宁人,也不失为一种体例。”
“三郎觉得启事安在?”范仲淹俄然来了兴趣。
浅近的事理,一点就通,大师内心多少都晓得,只是鲜有人总结出来。
提到西北败北,韩琦便下认识低头,好水川之败,于他而言就是个伤疤,难以抹灭的热诚。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思惟如此敏捷,论调高屋建瓴,实在让人赞叹。
党项也一样,人啊,老是妄图安闲的,风俗了绫罗绸缎,还能穿的惯羊皮破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