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第1页/共7页]
李廷机:"宗泽韩世忠,经心以死命。"
赵构:"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胜利。"
3、典故轶事
职位:南宋复兴四将之一
韩世忠地点的军队驻在西北地区,常常与西夏军队产生抵触。韩世忠参军不久就插手了战役,因作战英勇就由士卒升为小队长,尽管十几小我。官职虽小,但韩世忠仍能主动卖力,他带领的那些兵士都比他年纪大,但是韩世忠作战英勇,办事公道朴重,说话朴重在理,以是大师都听他的。有一次宋军攻打西夏的一座城池,久攻不下,韩世忠打红了眼,一小我爬墙冲出来,杀死守城的敌军头领,把他的脑袋扔出城外,宋军遭到鼓励,一涌而上,攻陷城池。不久,西夏王的监军驸马亲率夏军向宋军反击,宋军有胆怯之状。韩世忠问清驸马的身份和感化,然后率几名敢死士卒,突入敌阵,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仇敌惶恐失措,韩世忠突入敌阵直奔元帅帐,还没等西夏兵明白过来,手起刀落,将西夏监军驸马的头砍了下来。西夏兵大乱,争相奔逃。宋军将领都奖饰韩世忠的英勇,说他年纪虽小,倒是个不成多得的将才。是以,经略使上报朝廷,要求破格汲引韩世忠。但是,当时主持边事的童贯却思疑汇报的实在性,只同意给韩世忠升一级。
韩世忠身材魁伟,英勇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参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役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绩,并且在安定各地的兵变中也作出严峻的进献。为官朴重,不肯凭借奸相秦桧,为岳飞遭谗谄而鸣不平。身后被追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宋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名很有影响的人物。
蔡东藩:"得赵鼎、张浚为相,得岳飞、韩世忠为将,此正天子高宗以规复之机,令其北向以图中原,不致终沦江左也。观岳飞之一出襄、汉,而六郡即平,观韩世忠之独扼江、淮,而二寇屡败。"
《南乡子》
蕲王庙岩与蕲王庙的汗青。跨过前殿便可进入正殿大院。一孔高大、宽广的石拱窑洞便是蕲王庙的正殿,正中是韩蕲王和梁(红玉)娘娘的坐像。大殿西侧为古佛殿,再西则为供奉关帝、文昌的楼阁。
1134年(绍兴四年),韩世忠任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扎镇江。岳飞光复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六郡后,伪齐主刘豫派人向金讨援,金太宗完颜晟命元帅左监军完颜宗弼率军5万,与伪齐军结合,自淮阳(今江苏邳县西南)等地,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诡计先以马队下滁州(今属安徽),步兵克承州(今江苏高邮),而后渡江会攻临安(今浙江杭州)。玄月二十六日,金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宋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军自承州退守镇江(今属江苏)。宋廷急遣工部侍郎魏良臣等赴金军乞和,并命韩世忠自镇江北上扬州,以阻金军渡江。十月初四,韩世忠率兵进驻扬州后,即命部将解元守承州,邀击金军步兵;自率马队至大仪镇(今江苏扬州西北)抵抗金马队。十二日,魏良臣路一行过扬州,韩世忠用心出示避敌守江的指令,佯作回师镇江姿势。待魏良臣走后,韩世忠当即率精骑驰往大仪镇,在一片池沼地区将兵马分为5阵,设伏20余处,筹办迎击金军。翌日,金将万夫长聂儿孛堇从魏良臣口中得知韩世忠退守镇江,遂命部将挞孛也等数百骑直趋扬州四周江口,进至大仪镇东。韩世忠亲率轻骑应战诱敌,将金军诱入伏击区,宋伏兵四起,金军猝不及防,弓刀无所施。韩世忠命精骑包抄合击,并命背嵬军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足,金军陷于泥塘当中,伤亡惨痛,金将挞孛也等200余人被俘,其他大部被歼。